粟裕秘书鞠开:关于淮海战役几个问题的回顾
【本文作者鞠开曾经长期任粟裕秘书;图为粟裕和秘书鞠开(左)】
关于淮海战役几个问题的回顾
——纪念淮海战役胜利60周年
2009年1月10日,是淮海战役胜利60周年。淮海战役是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中最大的一个战役,其胜利轰动了全世界。作为粟裕首长身边的工作人员,我有幸跟随他参加了淮海战役全过程,对淮海战役有切身的体会和感受,现谈如下几个问题,以示纪念。
关于淮海战役的历史背景
在豫东战役之前,在中原战场上敌我双方处于拉锯状态。我兵力分散时,敌则集中进犯;我兵力集中时,敌则后退;敌我兵力相当时,敌则与我纠缠。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必须发展战略进攻,三支大军在一起行动,打几个大的歼灭战。为此,粟裕发动了豫东战役,歼灭敌人9万多,华中地区战争的主动权就完全掌握在我军的手中了。这是背景之一。
由于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我军手中,于是便发动了更大规模的济南战役,歼敌10万多,拔掉了连接华东和华北之间的钉子。解放区扩大了,可以得到更多的财力、人力、物力支援战争。这是背景之二。
背景之三:正值淮海战役即将举行之际,辽沈战役于1948年11月2日胜利结束了。按照粟裕的话说,没有辽沈战役的胜利,他是不敢打淮海战役的。
关于打淮海的问题
粟裕就是根据上述历史背景,向毛主席发电报建议打淮海的。粟裕说他“考虑的时间比较长了,在豫东战役之前就考虑了,前后有三个多月”。在济南战役巷战还在进行的时候,1948年9月24号早晨7时,他就将建议举行淮海战役的电报起草好了,用“即刻到”的等级,交给我们立即送机要科发出,并说毛主席的回电要是来了,哪怕他睡觉,也要把他叫起来。毛主席的答复也很快,第二天的下午回电就来了,我当即把电报呈送给粟裕首长。他看得很认真,重要的地方还圈圈点点。看完电报后,只听他说:“这下好办了,毛主席同意我们举行淮海战役,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组织、如何执行的问题了。”并将回电批给陈士榘、唐亮、张震、钟期光诸首长传阅。
刘伯承、邓小平也在第二天发电报给粟裕,同意举行淮海战役,以表示对粟裕建议举行淮海战役的支持。
关于建议归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的问题
粟裕从淮海战场的全局出发,他在电报中主动向毛主席提议:“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毛主席对粟裕的这个建议很重视,经过考虑研究后,很快作出了答复。粟裕的建议是1948年10月31日提出的,11月1日毛主席就回电同意“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粟裕看到回电后非常高兴,他说:“这下好了,两个野战军从战略协同走到战役协同了”。他还说:“两个野战军在一起协同作战,在中原地区集中兵力,打几个大的歼灭战,战局必有很大的改观。”粟裕认为从组织上明确了统一指挥问题,这是演变为取得整个淮海战役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演变为南线决战的一个重要条件。他又说:“演变为南线决战的第二个重要条件,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没有辽沈战役的胜利,我们是不敢下这个决心的。”
有的同志问我,粟裕首长给毛主席发电报,怎么光提陈、邓而没有提刘(伯承)呢?其实我自己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遗憾的是当时没有请教首长。据我了解,刘伯承当时率两个纵队在豫西作战,吸引敌人向桐柏山区,以减轻陈、邓这边的压力,没有和陈、邓在一起。是不是这个原因而没有提到刘,不得而知。
关于成立总前委的问题
粟裕关于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一经提出,使毛主席想到成立一个什么样领导机构的问题。毛主席经过半个月的考虑,并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研究后,于1948年11月16日决定成立总前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为总前委委员,刘、陈、邓为常委,邓为总前委书记,来统一指挥淮海战役。并通知刘、陈、邓,要他们三人一同到粟裕的住地——安徽肖县的蔡凹开一次总前委会议。他们是16日下午到的,第二天就在粟裕住处研究了作战计划和渡江作战的问题。会议开完后,他们还在粟裕住地大门口的石榴树旁合影留念。18日,刘、陈二人去中央开会,邓返回二野去了。
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问题
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和以前所有的战役方针不一样,不是一开始就完善的,是边打边完善的。粟裕原来设想的淮海战役规模比较小,想用苏北兵团加上一个纵队,攻占两淮(淮阴、淮安),收复宝应、高邮,得手以后,再考虑攻占海州、连云港。然后再考虑下一步的行动,这就叫小淮海。
毛主席看到他的这个建议后,同意举行淮海战役,但毛主席说:不要先打两淮,收复宝应、高邮了,还是先打黄伯韬兵团。实践看来,毛主席要粟裕先打黄伯韬的这着棋,点到蒋介石的中枢神经上去了,也点到徐州刘峙集团中枢神经上去了。一打黄伯韬,情况发生了变化,不是小淮海而是演变为大淮海了。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李延年兵团、刘汝明兵团、孙元良兵团、黄维兵团都来增援了,总兵力不是几万、十几万而是80万。不仅如此,蒋介石准备派宋希濂兵团来增援,还准备从台湾、广西、甘肃抽调部队组成新的兵团来增援,准备在淮海地区和我们干一场。
面对敌人的频繁调动,粟裕按照毛主席确定的作战命令,就是要把黄伯韬兵团包围起来,加以消灭。黄伯韬兵团的战斗力在国民党军里属于中上等,打他应该说是一个大仗、硬仗,这样大规模的仗,解放战争以来,我军还没有打过。黄伯韬警惕性很高,发现我们要隔断他和徐州援敌的联系,为了逃脱被歼灭的命运,千方百计要向东援的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靠拢,而邱、李兵团就是要来增援黄伯韬兵团,救黄伯韬命的。
担任阻击任务的,是我十纵队宋时轮司令员、刘培善政委统一指挥的七纵、十纵、十一纵。阻击邱、李兵团东援,打得英勇顽强,没有让邱清泉兵团向东前进一步,受到粟代司令员兼政委的表扬。邱清泉看到黄伯韬保不住了,不仅不向东增援,反而向西后退了。蒋介石派他的儿子蒋纬国率战车旅增援黄伯韬,也没有挽救黄伯韬被歼灭的命运。
与此同时,李延年兵团、刘汝明兵团被阻在蚌埠以北过不来,黄维兵团被二野围住了。如果让这几个兵团和杜聿明集团靠拢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砣砣,问题就大了。由于我军阻援的部队打得好,给消灭黄伯韬兵团以足够的时间。
黄伯韬兵团被包围以后,我们没有将野战运动之敌和住止之敌严格区分开来,开始几天进攻并不顺利。粟裕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召集纵队首长开会进行研究,决定部队从野战运动很快转为近迫作业,将堑壕、交通壕挖到靠近敌人村落附近,距离敌前沿阵地50米至30米处,逐个争夺敌人的火力点及所占村庄。在选择攻击村落时,采取先打弱敌再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方法。采用这种新的战术、技术很奏效,用了8天时间,就将黄伯韬兵团的5个军12万人,全部、干净、彻底地消灭了,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这次胜利同张克侠、何基沣两将军在贾汪、台儿庄两地战场起义,为我军让开通道和切断黄伯韬向徐州的退路,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两位将军功不可没。
黄伯韬兵团被消灭后,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究竟打谁,一时还定不下来。经过上下左右反复研究,到了1948年的11月24日经毛主席同意,才将打黄维的问题确定下来。粟裕认为,如果说打黄伯韬是胜利的基础,那么打黄维则是整个淮海战役胜利的关键。黄维兵团战斗力很强,是一块硬骨头,啃掉了他就等于啃掉了蒋介石在淮海战场的主心骨。粟裕说:他一生中有过三次紧张,最紧张的还是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他除了派陈士榘先后率领4个纵队和特纵主力,配合中野参加围歼黄维兵团外,还要全神贯注地指挥担任阻击、钳制任务的部队作战,以保证歼灭黄维兵团的任务顺利完成。为了消灭黄维兵团,他七天七夜没有睡觉,日夜守候在电话机旁,血压也高起来了,还得了美尼尔斯综合症。由于华野积极地配合中野作战,黄维兵团12万人在1948年12月15日被我们全部消灭。
黄伯韬兵团被消灭后,徐州的刘峙集团就慌了,军心动摇,惊恐万状。黄维兵团被包围后,刘峙集团更加恐慌。就在黄维兵团被我们包围的过程中,蒋介石就迫不及待地下令杜聿明,率30万人马,于1948年12月1日拂晓撤离徐州向西南方向突围。粟裕得悉这个消息后,用11个纵队多层、多路,尾追、拦腰追、超越追,终于把杜聿明集团30万人马紧紧地包围在以陈官庄为中心的地区,使之成为瓮中之鳖。
这场大决战,人民解放军60万对国民党军80万,规模之大,国内外战争史上罕见;整个战役经过65个日日夜夜,时间之长,国内外战争史上罕见;在一个战场,同几处的敌人作战,情况复杂,瞬息万变、兵力用到极限,也是国内外战争史上罕见的。
淮海战役是华野和中野两大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江淮大地上,在毛主席、中央军委、总前委领导和指挥下,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史无前例的大决战。此役一共消灭徐州剿总的前进指挥部,5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55.5万余人。击毙了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第七兵团司令黄伯韬,只有第十三兵团司令李弥、第十六兵团司令孙元良化装逃脱,俘获了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中将、黄维中将等几十人,缴获的武器、弹药不计其数。
毛主席对淮海战役有一个精辟的概括,意思是说:一锅夹生饭,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淮海战役是粟裕建议举行的,他所统帅的第三野战军共歼敌44万余人,占淮海战役歼敌总数的80%;他充当了淮海战役主要指挥员的角色。所以毛主席说,粟裕在淮海战役中应该立第一功。
关于粟裕为什么不写淮海战役文章的问题
《粟裕战争回忆录》出版后,好多同志看到后,说他的回忆录写得好,写得实事求是,是一部粟裕兵书,充满了军事辩证法。也有一些同志看到书中没有写淮海战役,认为是一种缺陷和遗憾。
粟裕在世的时候,不少的同志建议他写一篇纪念淮海战役的文章。粟裕是淮海战役的主要指挥员,淮海战役是他向毛主席建议举行的,又是他从头至尾参加指挥的,他掌握了淮海战役的全部情况,他完全够资格有条件写淮海战役的文章。但他多次对夫人楚青讲,淮海战役的文章他不写,淮海战役的书他不读,淮海战役的电影他不看。我的理解,一方面是由于他的谦虚,不愿意宣传自己;另一方面他对社会上有人在作报告、在拍电影、电视剧、或者在写文章的时候,把淮海战役的历史真相歪曲或抹杀了,他有想法。
事隔28年,楚青在整理粟裕的遗物时,从一小本子里发现他写的一首词《沁园春·淮海战役》:
“作战方针,攻城打援,首占开封。
又俘区寿年,再创敌援;
战局过坳,敌转防御。
兖济解放,徐海动摇,横扫江淮在今朝。
十月节,我大军南挥,分割包抄。
首歼碾庄伯韬,看徐双瓮鳖哪里逃。
笑纬国东援,损兵徒劳;
双堆黄维,称蒋嫡系,覆灭于后。
杜氏将军,倾巢突围也难逃。
时迫矣,灭蒋家王朝,就在今宵。”
这首词的发现,说明了一个问题,淮海战役,粟裕还是有话要说的,他把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都浓缩到这首词里面去了。
2007年《粟裕战争回忆录》再版的时候,应广大读者的要求,将楚青同志整理的《粟裕谈淮海战役》作为附录收进去了,大家看后反映很好。加上粟裕的遗作《沁园春·淮海战役》,更是弥补了他没有写淮海战役文章的不足。
粟裕一生中打了很多漂亮的大胜仗,而淮海战役则是他指挥的前无古人的一次伟大战役,这也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杰作。
【作者简介】鞠开,江苏泰兴人,1945年5月加入共产党,7月参加新四军,1948年7月调粟裕身边担任秘书。鞠开作为粟裕身边的工作人员,亲历了淮海战役的全过程。
(来源:昆仑策网,转编自《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