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老蒋的演技,毛泽东为何看透不说穿?
这一节的主题是:蒋介石被迫与中共联系的情况。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人民自发的抗日救国行动此起彼伏,到1936年红军东征抗日被蒋介石军队阻回,全社会抗日救国的民族革命风暴越来越剧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日本人占领我疆土、杀戮我人民,已经占领了东北控制了华北,甚至要吞并灭亡中国,为什么统治中国的蒋介石集团却不顾国家和民族危亡,依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坚持打内战,坚持对日不抵抗?对人民的抗日言论封口,对群众自发的抗日组织打压?对中国军队自发的抗战行动想尽办法破坏?甚至签约与日本人共同反共、消灭坚决抗日的红军?
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往往难以理解,为什么他们会妥协投降、丧权辱国甚至采取与侵略者一致的立场和国策?
原因很复杂,应当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讲起。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与完全殖民地的区别,在于只是形式上有自己的国家和政府,实际上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受到外国的控制和奴役,英、法、日、意、美等多个国家,甚至可以在中国多地包括京城驻军。近代以来的晚清政府,就是一个由多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操纵的政府,他们的作为已经严重损害了国家和民族利益,引起全中国各阶层各界的鄙视和愤怒,很快就被推翻和迅速灭亡是必然的。
孙中山推翻清王朝,创建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很快就被列强选中的代理人袁世凯篡夺。袁世凯死后的北洋政府还是半殖民地政权,以冯国璋和曹琨为代表的直系,背后主要支持国是英国和美国;以段祺瑞为代表的皖系和以张作霖为代表的奉系,背后主要支持国是日本。国共合作北伐,高举的是孙中山反帝反封建旗帜,但在北洋军阀即将土崩瓦解之时,控制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却日益不安。日本军部认为:此时国共如不分家,则全国革命的成功指日可待,一切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将遭覆灭,而日尤甚。英美等国也有同感。于是,他们开始在革命队伍中寻找新的代理人,最后把目标落在了掌握着枪杆子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身上。日本外相通过曾是北洋政府外交总长的黄郛向蒋介石表示,日本对蒋“颇存厚望”,希望蒋“与共产党分手,搞纯正的国民运动”,所谓纯正国民运动,就是要排除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群众;美英则通过上海大买办虞洽卿向蒋介石提出,给6000万元,但以“反共灭共为条件”。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财团,还有华北财团和华南财团,也放弃了快要完蛋的北洋政府,先是筹集40万元当见面礼,又筹集8000万元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蒋介石从此背叛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成了嘴上主义背后生意、为了利益背叛主义的典型人物,本来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领导者,变成了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