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文化,因毛主席而显现,不因主席离去而消失
李克勤(jixuie)题记:毛主席逝世后,有两个地方是最能体现毛泽东文化的,一个是毛主席的出生地韶山,一个是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毛主席纪念堂。如果要问什么是毛泽东文化,就去那两个地方看看就可以了,许多过去想不通的想法就想得通了,许多说不通的说法就说得通了。
韶山每年12月26日的景象,任何人都会为之动容
毛主席纪念堂只要开放,前去瞻仰的人排起队来,那景象蔚为壮观
毛主席是我们的开国领袖,这还有假?
毛主席是我党的伟大领袖和导师,这难道不是常识?
毛主席是我军伟大统帅,是超越了古今中外所有杰出军事家的大军事家,这难道不是被世界公认的吗?
在毛主席逝世的时候,世界上“三个世界”的政要,无论是在任的还是在野的,都向他表示了诚挚的哀悼,联合国为他降了半旗致哀。
当时有一个大国似乎置身事外,那就是苏联,但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有识之士补上了对他怀念之情。
毛主席在全人类这个范畴里,无疑是迄今为止举世无双的伟人。
毛泽东文化,已经是超越时空,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01
促进毛泽东文化发展有两种力量
毛泽东文化,就是与毛主席的想法说法做法有关的文化习惯、文化风格、文化传统。
毛泽东文化,因为毛主席而出现,但并不因为毛主席离去而消失。这些年来,我们发现一个奇特现象,不喜欢老人家的人,拼命造谣生事,极尽污蔑之能事,大搞历史虚无主义那一套,结果怎么样呢?事与愿违,他们的想法说法做法变成了反面教材,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认识到毛主席的英明伟大。
在中国,在今天这个世界里,毛泽东文化是一种现实的客观存在,有形的东西也许还可以封杀一下,在一定的时期产生一点效应,可以一旦人们发现了,觉醒了,觉悟了,那么,对毛主席的感情会更加深厚,更加高涨,毛泽东文化就得到了一次又一次连正面促进都难以达到的效果。
02
历史规律,只能尊重
道层面的无形的东西,越来越多的人,包括许多年青的朋友开始感悟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历史规律不可抗拒”,这样的说法你想让其说不通——你的做法行得通吗?
赫鲁晓夫当初信誓旦旦要彻底否定斯大林,结果怎样呢?
还不是照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赫鲁晓夫遗臭万年。
这就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
站在毛主席的对立面,意味着啥?难道不就是赫鲁晓夫的立场吗?
毛主席逝世后为何他的警卫员越来越多?
毛主席逝世若干年后,他的影响有多深有多大?
这都要从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这个层面来认识、理解,从而有所领悟,否则,会出问题的,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