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理解马克思“历史”概念的总体性特征

2023-09-27 475 0
作者: 吴猛 来源: 思想火炬

  “历史”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关于这一概念的内涵与特征的理解,不仅关乎人们如何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视野,更关乎我们对身处其中的当代生活采取何种理论态度。在人类历史面临重要转折点的今天,重新理解作为马克思“历史”概念的突出特征的总体性,更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卢卡奇对马克思“历史”概念的总体性特征的阐发

  关于马克思“历史”概念的总体性特征问题,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曾予以详细阐发。

  在这本书中,卢卡奇提出了“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的著名观点,而他这里所说的方法,主要就是他所理解的马克思从黑格尔哲学中借鉴而来的辩证法。从卢卡奇的讨论来看,这种辩证法具有两个基本维度,一个维度是历史中部分与总体的辩证法,另一个维度是历史中主体与客体的辩证法,二者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历史过程作为一个总体,却总是以部分或现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既作为历史主体又作为历史客体的无产阶级,将打破这种部分或现象所造成的永恒幻相,在革命斗争中实现对于历史总体的认识。这样一来,如何理解马克思“历史”概念的总体性问题,就成了把握马克思的方法的关键。

  卢卡奇对于马克思“历史”概念的总体性的讨论,有两个不同方向,一个是纵向的,另一个是横向的。所谓纵向的讨论,是指卢卡奇将历史的总体性理解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总体;所谓横向的讨论,是指他从一个特定历史阶段各种要素的总和意义上理解历史的总体性。在关于马克思的方法的分析中,卢卡奇主要从横向的角度来理解历史总体性问题。这就是说,卢卡奇更多地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整体性的意义上来讨论“历史总体”的。

  卢卡奇将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商品拜物教的思想作为自己理解历史总体的根据,将商品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所产生的“物与物的关系”即“物化”现象视为资本主义时代的基本社会现象。“物化”的理性化特征具有相当程度的迷惑性,从而使得资产阶级思想家基于这种现象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永恒性做论证,而无法看到这种现象只是“人与人的关系”也即真正的“社会”意义上的历史总体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只有无产阶级具有了明确的阶级意识之后,才能在自己的斗争中把握作为现实的历史总体即社会。

  无产阶级在斗争中打破“物化”的迷雾并把握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总体,是以对象的“结构性构造原则”和“真正的运动倾向”作为中介而实现的。就对象或社会现象来说,它的“结构性构造原则”和“运动倾向”指的是同一件事,那就是对于这种对象“自身的客观具体的结构本身”的必然朝向,其作用在于超越现存对象的直接性,揭示作为“真正的历史的力量”的总体即“社会”。

查看余下7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