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从谢芳的“革命气质”谈起


  气质也是时代的产物。

  作者|郭松民

  01

  看到谢芳去世的消息,再次意识到,一个时代远去了!

  很喜欢她担纲女主角的电影《青春之歌》,也对她在影片中的表演印象深刻。

图片

  195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崔嵬,准备将杨沫创作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改编为电影,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献礼,剧本也由杨沫亲自操刀。

  作为一部生动、真实、细腻地描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最终走上革命道路的小说,《青春之歌》在1958年出版后,立刻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在知识分子读者中,产生了轰动性影响。

图片

  由于这个原因,许多女明星,如张瑞芳、秦怡等都期待能够出演林道静这一角色,上影厂的白杨对这一角色更是志在必得,因为她不仅非常熟悉林道静这样的人物,而且她还是作者杨沫的妹妹。

  但遗憾的是,最终她们都因为年龄偏大(张瑞芳41岁,秦怡37岁,白杨39岁)而与这一角色失之交臂。

  直到1959年3月,影片即将开拍时,林道静的人选仍未定下来。

  这时,崔嵬想到他在湖北当中南文工团(现武汉歌舞剧院)团长时,团里有个叫谢芳的歌剧演员,外貌、气质与林道静相似,于是马上通知她来北京试镜。

  仅仅试了两场戏,谢芳就被确定为林道静的扮演者。

  后来崔嵬解释说,之所以选择谢芳,是因为谢芳身上有一种“革命气质”,因为林道静最终是要走向革命、走向抗日的,是要和国民党军警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进监狱、上刑场的,不是一般“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人物。

图片

  崔嵬的判断非常准确。

  谢芳创造的林道静,是中国电影史上少有的光彩夺目的女性革命知识分子形象。

  谢芳气质端庄,容貌秀丽,尤其那双善于透示心灵的大眼睛,同小说中的林道静有极多的相似之处。

  在银幕上,她那一袭蓝色旗袍、白色纱巾、红色毛衣和齐耳短发的形象,她那刚毅、坚定的神情,迎着国民党军警的高压水龙奋起抗争的英姿,深深印刻在整整一代人的心底。

  什么是“革命气质”?

  崔嵬导演没有解释。我想,应该是一种不畏强暴,敢于反抗,敢于斗争,敢于追求真理的气质吧!

图片

  气质也是时代的产物。

  在五十年代,拥有“革命气质”的女演员并非谢芳一人。

  在今天,又有哪位女明星还能说有“革命气质”呢?

  我们在一些女明星的脸上,也许能看到媚气,风尘气,铿吝之气、悻悻之气,看到“我要钱”三个字,但唯独看不到“革命气质”。

  02

  除了林道静,电影《青春之歌》还成功塑造了许多人物,如康泰饰演的卢嘉川、于洋饰演的江华、秦怡饰演的林红……等等。

查看余下4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