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从电影《红侠》说开去
“《红侠》确实触碰到了中国历史的一个痛点,即每逢战乱,女性总是被作为战利品被掳掠。”
作者|郭松民
01
因为参加线上关于中国早期电影的讨论活动,看了一部1929年的武侠片《红侠》,颇有感触。
这是一部默片,也是目前可以找到的最古老的武侠片,显然其文化和历史意义已经超越了文本本身。
许多人大概没看过,所以先简单介绍一下剧情:
军阀混战时期,一队乱军即将祸害一个村庄,村民纷纷逃命,但少女芸姑为照料瘫痪的祖母,执意不肯逃离。危急时刻,芸姑的表哥仲贤赶到,帮助他们向村外跑去。混乱中,祖母被乱军践踏致死,乱军首领金志满抢走了芸姑,正欲非礼,白猿老人出现,救走了芸姑。从此,芸姑拜白猿老人为师,一心复仇。三年后,金志满淫心不改,又看上了乡绅谢家的女儿琼儿。他强行占有了琼儿,还故意将谢父定为死罪。在谢父行刑之日,白猿老人和芸姑出现,救出谢父和琼儿,杀死了金志满。
二十年代,中国电影正处于混乱中发展的阶段。
一方面,电影被当作可以赢得暴利的投机事业,出现了畸形繁荣;另一方面,影片中充斥着封建道德的说教、对不伦不类的半殖民地生活方式的炫耀性展示、对小市民低级趣味的迎合。
以《红侠》为例,影片中最为“香艳”的镜头,就是金志满那不土不洋的罗马式客厅中几位颓靡的年轻女性,她们身着类似比基尼一样的服装,在一群长袍大褂的匪兵中间显得特别“寒冷”,她们无所事事,百无聊懒,随时准备接受金志满的蹂躏。在芸姑和白猿老人发起的最后大营救中,她们既不是营救的目标,也没有借机逃走,似乎游离于剧情之外……但她们构成了一种奇观和噱头,满足了男性观众窥视的欲望,成了一个确保票房的卖点。
《红侠》的服装也让人感到莫名其妙。村民的装饰,男性多是瓜皮帽,穿长衫,应该是民国打扮,但金志满的军阀部队,穿得却很像太平天国,并且使用刀枪剑戟之类的冷兵器。芸姑一开始是村姑打扮,被白猿老人营救后,忽然又换上了裸肩露背的西式睡袍……
其他细节上的BUG也还有很多。比如,芸姑随白猿老人练功三年,已经可以凌空飞行,但要进入一座二层小楼,只能缘绳而上;白猿老人是芸姑的师傅,却不会飞行,只能一路小跑或骑毛驴赶路……
这就是早期的中国电影,混乱、荒诞不经,但也蕴含着勃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02
不过,《红侠》确实触碰到了中国历史的一个痛点,即每逢战乱,女性总是被作为战利品被掳掠。
这一“传统”似乎从远古就开始了。北方的游牧民族越过长城南下,重要目标之一就劫掠女性,“马前悬人头,马后载妇女”。东汉末年,被匈奴劫掠的女性中,最著名的一位叫蔡文姬,她的父亲蔡邕是文学家,她本人也博学多才,后来被重视文化建设的曹操用重金赎回。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