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共中央圆桌会议细数赫鲁晓夫的罪过与失误
俄共中央“1964年苏共中央十月全会:评价与看法”圆桌会议通报
此次圆桌会议由《真理报》总编辑科莫茨基同志主持,他在开幕式发言中指出,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是苏联历史上一个充满剧变与试验的年代。面对斯大林逝世后的历史真空,赫鲁晓夫试图通过激进改革、意识形态调整和结构性变革来重塑苏联社会。然而,这些改革往往因其过于激进和缺乏科学规划而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导致了党内外的动荡,并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历史真相与社会意识的危机
俄罗斯社会主义学者联合会主席И.Н.马卡罗夫的发言主要集中于赫鲁晓夫时期的反斯大林运动及其对社会意识的深远影响。他认为,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和二十二大上的公开批判斯大林的行为是极具破坏性的,对苏联人民的信念和价值体系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创伤。这种批判不仅让党内干部感到困惑和不安,更直接动摇了公众对党的信任。赫鲁晓夫的批判运动使得社会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思想混乱,人民开始质疑苏联的领导和国家方向,这种信任危机为后来社会对党的疏远埋下了种子。
他进一步分析道,赫鲁晓夫的改革不仅仅是对斯大林个人的批判,更是在试图改变苏联长期形成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意识。他提出了“黑色神话”这一概念,来描述赫鲁晓夫时期大规模的舆论宣传如何重塑了斯大林的历史形象。马卡罗夫认为,这种宣传运动导致了对斯大林时代的片面理解和对历史的割裂,使得人们开始以负面视角审视苏联的过去,而忽视了斯大林时期在工业化、国防建设、教育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这种过于简单化的历史叙述削弱了人民对国家体制的自信心,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信任。
赫鲁晓夫时代的农业改革的失败也是他批评的重点之一。赫鲁晓夫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农业改革,包括分割集体农庄、试图大规模引进机械化生产等,然而这些政策缺乏科学的经济评估,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下降,粮食供给不足。赫鲁晓夫还推行了“处女地开发”计划,试图通过开垦新土地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但由于缺乏对土壤条件和气候的科学研究,这些新开垦的土地在几年后便失去了生产力,最终导致农业崩溃。正如马卡罗夫所述,这些错误的农业政策使苏联在经济上丧失了自给自足的能力,并且迫使国家在后期大量进口粮食,从而增加了对外的经济依赖。
“解冻”政策的两面性导致的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冲突
俄罗斯社会主义学者联合会副主席А.Л.克鲁格利科夫对赫鲁晓夫的“解冻”政策提出了深入的分析。他指出,这一政策在文化层面和意识形态层面产生了复杂的两面性。一方面,赫鲁晓夫的“解冻”政策给文化和艺术领域带来了一定的自由,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们得以创作出更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作品,这种变化一度激发了文化的繁荣。赫鲁晓夫通过削减对艺术创作的直接审查,促进了文艺创作的多样性,产生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电影、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直接表达了对苏联社会问题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