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歌可泣而又鲜为人知的抗大故事

2024-12-16 841 1
作者: 李全茂 来源: 党史博览

  1938年冬,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讲演

  42年前,笔者在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学习时,学校曾组织我们到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旧址参观学习。所见所闻,感触颇深。2023年深秋,笔者与中华慈善总会的两位朋友参观了位于邢台西部浆水镇的抗大旧址和抗大陈列馆,再次被抗大精神感动。抗大总校从延安转移到这里虽然只有2年零2个月的时间(1940年11月至1943年1月),却为中国革命培养了数千名德才兼备、军政兼优的干部,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一

  邢西抗大校址位于邢台西部的浆水镇地区。这里是抗日战争的前沿,30多公里之外就有日军的据点、炮楼。日军随时都有可能对邢西抗大实施骚扰、破坏、“扫荡”。由于抗大是为革命培养指挥人员的学校,日军非常害怕。他们把抗大视为埋在他们心脏地区的一颗重型炸弹,下狠心要吃掉抗大。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曾扬言:“消灭了抗大,就消灭了边区的一半。”

  1942年5月下旬,日军出动大批兵力,分四路气势汹汹地“扫荡”抗大总校所在的浆水地区。但抗大领导和师生早有准备,他们遵照毛主席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采取敌进我进、方向相反、寻找空隙、悄然而过的战法,在黑夜分几路突围了出去。他们不但打破了敌人的“扫荡”,而且在两个多月的突围中,边战斗边教学,走到哪里,就教学到哪里。能讲一个小时,就讲一个小时。不能讲一个小时,就讲半个小时。甚至一边行军,一边教学。浆水镇周围的一座座山头、一条条山沟、一片片树林、一个个窑洞,都曾是他们的临时课堂。在反“扫荡”期间,他们实现了打仗、学习两不误。

  由于日军数量多,武器先进,尽管粉碎了敌人的“扫荡”,绝大部分师生安全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但也有几十名师生光荣牺牲。

  陆军中学(第三大队)一脸胡子、被大家称为“马克思”的副校长史紫千,由于腿部负伤,走路不便,不幸被捕。敌人看他一脸胡子,像个大官,想从他身上知道一些八路军的秘密,便把他押到太原,用尽威胁利诱之手段。但史紫千始终守口如瓶,坚贞不屈,对敌人破口大骂。无奈之下,敌人将他捆绑在太原城东门外,当作练习刺杀的靶子,活活地将他刺死。

  身体有病的四队指导员杜敬农带领几个小战士突围时,与一敌人遭遇。当敌人的刺刀向他刺来时,他为了不让敌人刺向那几个小战士,双手紧紧抓住敌人的刺刀不放,示意小战士快跑。敌人见他不放刺刀,就左右旋转刺刀。杜敬农的双手顿时血肉模糊,但他仍紧紧抓住敌人的刺刀不放。敌人猛地往回一抽,拔出了刺刀,狠狠地刺入杜敬农的胸膛。杜敬农高喊“共产党万岁”,壮烈牺牲。此时那几个小战士已经跑远。

查看余下8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