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冯玉祥
五四运动后,毛泽东在长沙领导驱张运动时,冯玉祥正在距长沙100多公里的常德任湘西镇守使。两人失之交臂。
冯玉祥起兵倒蒋时,毛泽东正在率领红军向赣南闽西进军。
1936年11月4日,蒋介石抵达西安,意在胁迫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红军。毛泽东于翌日致信冯玉祥:
焕章先生:
从报纸从广播从沪宁友人得悉先生一腔抗日救亡之义愤,虽没有和先生见面,等于见了一样。
在亡国惨祸面前,不分党派信仰将同遭浩劫,因此合作救亡是天经地义。然而蒋介石先生至今犹孤行己意,对日无抗战决心,对内则动员三百个团大举“剿共”。最近敝军略施还击,胡宗南军一旅溃败,一旅覆灭,其军心动摇已极,然夫己氏犹不悟也。
目前急务似无急于停止内战。诚得先生登高一呼,众山齐应,今日停战,明日红军与西北“剿共”各军立可开进于绥远战场。否则,长城淞沪诸役前车可鉴,日蹙国百里,虽噬脐而无及矣!泽东与先生处虽异地,心实无间,倘得不吝教诲,锡以圭针,敢不拜赐!敝方抗日救国纲领,具见八月二十五日致中国国民党书,前曾遣人付上,谅承鉴察,有何评判,愿接高明。
冯玉祥接到这封信后,支持夫人李德全为抗日官兵发起募捐活动,自己带头捐出一个月的薪金,并写下遗书:“国家到这步田地,只有抗日到底,方能闯过此极劫运。要实行抗日,必须联络俄、英、法、美,如不注重外交是极大错误……”张、杨兵谏后,他坚决支持毛泽东等中共领袖的主张,积极斡旋,促成国共和谈,为全面抗战奠定了政治基础。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冯玉祥在汉口创办了三户印刷社,大量印刷毛泽东《论持久战》、《列宁全集》等著作,向国统区发行。1938年,他应毛泽东之邀,为重庆《新华日报》题词:“精诚团结、抗战到底”。并通过广播和报纸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呼吁社会各界为抗日而努力,还把投奔他的人介绍给八路军。当蒋介石掀起反共高潮时,冯玉祥利用特殊的政治地位,营救了大批共产党人及进步人士。
1941年11月14日,冯玉祥60大寿,毛泽东特批《新华日报》用一个整版篇幅祝寿。是日《新华日报》以“庆祝冯焕章先生60大寿”为通栏标题,全部刊登贺电、贺词和寿文。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都给冯玉祥发去了生日贺电。为此,冯玉祥11月23日在《新华日报》上发表谢寿诗,表示“为了我们的国家民族,为了全国同胞和全世界的人群。努力不懈,不怕牺牲。尽自己的本分,打倒侵略的敌人。”表达了他对毛泽东等中共领袖的衷心感谢及抗日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