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中国共产党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与经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任何人想要否认、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85年前的7月7日,宛平城下、卢沟桥畔,日本侵略军为了满足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罪恶野心,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铭记的历史。然而近年来,有些人否认、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战争,或者选择性遗忘抗战史,导致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蔓延多年,中国共产党及理论界从未停止对其的回应与批判。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变化话语方式和传播手法,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应对、遏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诸多举措,凸显出以“立”为主、“立”“破”并举的鲜明特点
在“立”的方面,2021年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召开,部署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2021年5月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部署全社会开展以党史为核心的“四史”宣传教育活动。这两项活动在顶层设计上被赋予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树立正确历史观的鲜明指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更清晰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大历史观,将百年党史置于中华文明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社会主义史、世界现代化史、世界政党史的背景下来考察、审视。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一大批聚焦“四史”的书籍出版、影视作品和网络课程播出、相关展览推出,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比如电影《长津湖》、电视剧《觉醒年代》《功勋》等。由此在国内营造出学习党史、国史,尊重英雄烈士,总结历史经验,点赞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就的浓厚氛围。
在“破”的方面,一系列举措对历史虚无主义形成高压态势。“2021中国网络诚信大会”发布“正本清源 明理增信”涉党史辟谣榜,以澄清模糊认识,纠正误解误读,批驳错误言论;各地司法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对网民发表侮辱英雄烈士、卫国戍边英雄官兵言论的行为进行惩处。这些举措明示了应对、处理历史虚无主义言行的基本思路,特别是把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纳入法治化轨道,得到了社会普遍支持。
中国共产党将历史虚无主义定位于一种与马克思主义根本对立的政治思潮(而不是历史虚无主义所标榜的“价值中立”下的“学术探讨”),充分把握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因而上述“立”“破”并举的措施并不是处理一般性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的具体办法,而是立足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安排。“立”“破”并举的措施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对待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本立场,宣示了中国共产党捍卫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话语权的决心,彰显了对待历史问题应有的科学态度,并在社会中产生了以下效应:其一,使历史虚无主义这一概念的知晓度上升,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个具有负面含义的概念进入人们的认知和话语中。其二,澄清、纠正了历史虚无主义在评说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方面制造的一些混乱、错误,不仅使越来越多的民众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实质和危害,特别是其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叙事的本质差别,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使广大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在面对相关历史问题争议时有了判断是非的参照。其三,削弱了历史虚无主义的社会基础,带动民间力量自发通过网络参与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活动中,由此大大压缩了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空间,有效遏制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