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于周小舟的某些说法有损党的形象


  搜索周小舟,会出现诸如《尸谏的周小舟骨子里也是一个士大夫》、《原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选择自杀》、《主席秘书周小舟,却因与彭德怀一个碰面,被“莫须有”罪名逼迫而死》等令人惊悚的标题,其中,“尸谏”“莫须有”等词语十分刺眼。

  周小舟生于1912年11月11日,据推测1966年12月26日自杀。他曾做过毛主席的联络秘书,后担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1959年8月与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被打成“反党集团”成员,后被撤湖南省委第一书记职务,1966年12月自杀。

  周小舟的自杀肯定是悲剧,其中既有时代因素,也有自身原因,但把他的死说成“莫须有”罪名、“尸谏”,显得极为草率。

  一、“莫须有”的说法很不严肃

  关于周小舟1959年庐山会议被打成“反党集团”成员的原因及过程,中共党史及有关回忆录、文章都说得清清楚楚,无论作者站在何种立场,相关典籍和文章都不支持“莫须有”的说法。

  此事后来被写入党的决议,除毛主席外,周总理、刘少奇、邓小平、陈云、彭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举了手。把一个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赞成的决议,说成“莫须有”的产物,显得很不严肃,肯定有损党的形象。

  周小舟1979年被平反,可即便是错误的原因也是原因,也不能说成“莫须有”,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难道已建立38年、非常成熟的中国共产党,此时还要靠罗织“莫须有”罪名去打倒一个省部职领导干部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二、“尸谏”的说法涉嫌丑化毛主席

  据公开资料,周小舟1966年12月25日服安眠药自杀,至于是25日晚去世还是26日去世,由于无人在场,很难判断。奇怪的是,因为周小舟曾做过毛主席的秘书,主席又生于1893年12月26日,众多媒体便异口同声说他是12月26日死亡,从而得出“尸谏”结论,进而影射毛主席。

  “尸谏”,一般指大臣以死劝谏帝王。把毛主席影射成帝王,这是文章最阴毒的地方。可即便所谓的“尸谏”成立,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尸谏”原因必须公开,二是大臣的死帝王必须知道,否则是白死。当时,周小舟担任中科院中南分院副院长,身居广州,与毛主席相隔数千里,既没机会见主席,又没机会说话,他“尸谏”的原因是什么?他的死主席知道吗?如果两者都不成立,这样的“尸谏”有何意义?而且,毛主席历来从善如流,即便周小舟真有意见,需要通过所谓的“尸谏”才能达到目的吗?可见,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尸谏”,某些人刻意鼓吹“尸谏”,旨在借题发挥、丑化主席。

查看余下5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