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警钟】再读《甲申三百年祭》,振聋发聩
1944年3月19日,《新华日报》全文连载了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连载4天。
就是在这一天,崇祯帝自缢,历经十六帝276年的大明王朝就此灭亡。
今天,红色小兵又花了几个小时,重新阅读了《甲申三百年祭》这篇大作,读过之后,真是振聋发聩啊!
毛主席当年的警告,更是犹如晴天霹雳,至今仍然回荡在一切真正共产党人的心头。
《甲申三百年祭》是郭沫若同志,为纪念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胜利300周年而作的长文。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原因、明末后期的政治腐败和崇祯的昏聩作了详细总结,对李自成的重要参谋李岩的经历及其在李自成起义队伍中的重要作用做了深入考证,特别对李自成占领北京后,不听李岩的主张,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忽略北方清军的力量,不讲政策,生活腐化,纵兵抢掠,发生宗派斗争……最后导致起义失败的历史教训作了充分梳理。
当年,这篇文章一发表,国民党方面立即有人出来干预,说这篇东西是“影s当 局”、“为f 张目”,是“失败主义”。
而远在延安的毛主席看到这篇文章后,大呼“写得好”!
毛主席认为,我们党要从李自成起义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并批示将《甲申三百年祭》作为整风文件下发,产生了巨大影响。
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时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毛主席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是因为本来大有希望的大顺王朝,以“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口号深得民心的农民起义军,本来不仅“禁兵淫杀”(“军令有犯淫劫者立时枭碟,或割掌,或割势”),还规定开门纳降者秋毫无犯,还散尽财物赈饥民的咱穷人自己的队伍,本来不好色,不饮酒,不贪财利,轻车简从,与民共苦,收揽民心,礼贤下士,纳谏如流,除暴恤民,敢作敢为,胸怀大志,拥有和刘邦、朱元璋等起于草泽的英雄们同样气概的李自成……却在进京后没有考出好成绩,他们在北京只待了短短42天,就如丧家之犬被赶了出来。
在这短短42天里,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干什么呢?
1、李自成和丞相等人在筹备登基大典。
2、李自成欢天喜地为自己的后宫扩充,封宫女窦美仪为妃。
3、李自成在宫廷寻欢作乐,置关外的吴三桂和清军于不顾。
4、李自成错过了将“合伙”组成的大顺军进行正规化整顿,树立统一领导权,以提高战斗力的时机。
5、放任部队烧杀抢掠。
6、从军纪严明到军纪涣散,开始有人强奸平民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