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加军:一种信念的力量在激荡

2024-04-27 1642 0
作者: 刘加军 来源: 昆仑策网

图片

  一种信念的力量在激荡

  ——读《我的父亲与中国硅钢六十年》

  前两天,中国金属学会电工钢分会原秘书长陈卓,也是一位长期从事硅钢工作的老同志。给我寄来了一本他参与编审的书——《我的父亲与中国硅钢六十年》,打电话给我介绍这本书的时候还加了一句说:“读了这本书会让你明白为什么会有今日中国钢铁的强大。”

  这不免让我更加好奇,当收到书时我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进去。《我的父亲与中国硅钢六十年》讲述了国家硅钢工程技术中心原技术顾问、中国金属学会电工钢分会原顾问、武钢专家委员会原委员、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硅钢技术专家方泽民的生平及其在中国硅钢六十年发展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和完成的主要成果。

  钢铁产品因其塑性、韧性、强度以及经济性的特点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生产资料,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历史上,很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西欧等都经历了以钢铁为支柱产业的重要发展阶段。即使发展到现在,钢铁工业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代表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更重要的是,以目前的科技发达程度来看,我们仍然难以在可预见的未来,看到有任何其他材料能代替钢铁现有的地位。

  正因为钢铁的这种重要性,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才有“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样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的世纪感叹。

  而硅..钢又是钢铁里面工艺最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种之一,被誉为钢铁“皇冠上的明珠”。从最初硅钢完全依赖进口,到生产逐步独立自主、出口海外,再到引领世界硅钢产业的发展,全世界超过六成的高品质硅钢产自中国。中国硅钢产业的发展可谓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砥砺辉煌。

  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过去,在油然而生一种强烈自豪感的同时,也忍不住思考:早些年间,世界上那么多钢铁落后国家,我们为什么能发展起来?产量为什么走到第一位置并持续28年而且在未来可预计的几十年内仍将继续占据第一位置?当然,首先是因为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一个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宏观叙事。其次,如果从个体角度和微观层面去挖掘,《我的父亲与中国硅钢六十年》一书给我们还原了最真实的历史,给出了一个最清晰和准确的答案。

  这是一部钢铁人的精神史诗。研究钢铁或者对钢铁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原冶金工业部命名的六大行业精神——“孟泰精神”“马万水精神”“攀枝花精神”“铁山精神”“李双良精神”“曾乐精神”,这些精神是钢铁人乃至全体中国人在站起来、富起来以及未来强起来的过程中不断前行并创造奇迹的优秀精神财富,这些精神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钢铁人。那么,这些时代精神如何诞生?这些精神只有在深厚爱国、奉献、无私、忠诚的土壤中才可以生长出来的。方泽民老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无私奉献优秀品格、高尚道德情操和高度主人翁责任感的优秀钢铁人。书中提到,1974年,我国政府与联邦德国和日本企业正式签订了 “一米七”设备的引进合同。当时,为确保 “一米七” 项目尽快上马,国家开始从鞍钢等企业抽调大批拥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技术的人员投入到 “一米七” 项目的建设中来。方泽民热爱硅钢事业,觉得终于有机会向他梦想中的冷轧硅钢片的生产和研究工作发起冲击,因为这是他的梦想,是他的报国志向。但是,当方泽民老先生志愿去支援武钢 “一米七”项目建设时, 却碰到了阻力:由于出身问题,武钢组织部门还存有顾虑。经过各种调查之后,组织上虽然同意他去武钢参与项目建设,但要“约法三章”:在武钢只能在生产一线工作和研究,不能出国参加任何活动。为了梦想,即使顶着这样的压力,他毅然决然前往武汉参与 “一米七” 建设大会战,实现报国志向。

查看余下5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