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对燃气收费疑云,查比说更有力量
近来,“燃气费”三字在互联网的炽热程度已经超越了燃气本身。
此前,众多重庆市民反映燃气“换表快跑”的话题引发关注,重庆组成联合调查组进驻燃气公司查清原委,确认重庆燃气集团等燃气企业存在多计多收燃气费等问题,将责成燃气企业进行全额退款,重庆燃气集团上级机构也免去车德臣重庆燃气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职务。
随后,四川多地市民反映出现“换表快跑”问题。“问政四川”平台上,部分留言获得官方回复称“留言已转交给相关机构进行处理”。有部门强调称,燃气公司初装的燃气表均经过国家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强制检定。亦有燃气公司工作人员认为,可能是因缴费方式变化,造成客户错觉。
此外,在四川重庆之外,亦有一些地方的市民作类似反映,并强烈希望搞清楚其间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对此,有燃气公司回应,气费增加,和人工抄表误差以及旧表零部件老化等因素有关。
在群众为气费怪异上涨感到不可思议的时候,确实需要听到有关方面的解释。但给出解释,和给出真相,还不是一回事。
此时观察重庆燃气事件,就再清楚不过了。在调查组进驻之前,相关燃气公司也频频发声,特别是煞有介事地给出四大理由:一是旧表老化了,计量不准确,导致换用新表后出现了“用气量剧增”的错觉;二是旧表数据晚传了两个月;三是重庆市发改委调高了气价;四是部分用户家的气管及接头处有轻微渗漏。但这四大理由无一站得住脚,沦为笑料。
这一事实说明,针对“燃气舆情”,查一查比说一说更有力量。与其赌咒发誓,说上一大通也不能让人信服,何如由权威部门展开调查,把所有问题枝蔓摊开在大地上?
群众并非对燃气公司有何成见,燃气入户有年,群众早已和燃气公司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问题在于,燃气公司是群众投诉的对象,是“燃气疑云”的利益关联单位,自说自话且不自证,效果可想而知。而假如相关公司有意搪塞、敷衍——就如重庆相关公司所一度表现的那样——那么,这种话语表演除了给老百姓添堵添忧,又有何用?
在权威部门调查之后,假如有问题就按有问题办,假如没问题也能还你一个清白,这样一来,岂非更简单、更合理?
值得提醒的是,“换表快跑”的核心问题恐怕并不在“表”上。重庆查清问题后,也表示尚未发现燃气表计量和质量问题。这就提醒我们,万一有关公司想整“幺蛾子”,不太可能从“表”上入手——因为这太容易被发现,而更可能从别的隐秘地带发力,将问题变得复杂化,直至超出普通人的认知能力之外。
权威部门为何有必要介入调查?这也是一大原因。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