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笔记

2023-07-14 1348 0
作者: 百韬网 来源: 百韬网

  马社香的《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试图从文革前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的过程探寻毛主席发动文革的初衷,文字朴实无华,以当事人的口述和当时公开的时政、历史资料,非常简洁的给人一种图卷。揭示了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不是出于私利,而是为了反修防修、走社会主义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书中毛主席对井冈山斗争的回忆及其反思,对现实的洞察和把握、以及对未来的担忧,有条主线一脉相承,就是如何保护工农大众的利益、如何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事业。我认为毛的同路人很多,但一贯的、全面的、彻底的、矢志不移的为工农谋福利的人没有出毛泽东之右者!仅凭这一点毛主席的历史地位就不可动摇。书中有不少精彩的片段曾被很多人引用,原因很简单,因为至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如:

  在5月25日送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下山的时候,“毛主席大声地问:你是没有忘记我在专列上的许诺吧。我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得那么严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我国以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就会动摇,工业品卖给谁嘛!工业公有制有一天也会变。两极分化快得很,帝国主义从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对中国这个大市场弱肉强食,今天他们在各个领域更是有优势,内外一夹攻,到时候我们共产党怎么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保护工人、农民的利益?!怎么保护和发展自己民族的工商业,加强国防?!中国是个大国、穷国,帝国主义会让中国真正富强吗,那别人靠什么耀武扬威?!仰人鼻息,我们这个国家就不安稳了。张平化激动地望着毛主席。大声地说:‘主席,我懂了’。”(马社香:《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151页)

  这段话是被引用的最多的。其现实意义毋庸讳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也会作用于经济基础。建国初期,我们的经济基础是私有的,但我们的上层建筑是共产党的领导,所以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后,利用上层建筑的力量,改变了所有制,改变了经济基础,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同样,在我们的公有制基础建立后,我们蜕变了的上层建筑也利用上层建筑的力量,大力发展资本主义,退回到新民主主义阶段,补资本主义的课。两条道路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两个三十年,站在工农的立场,说明了毛主席的远见。

  那个年代报纸上比较注意宣传“反修防修”的问题。毛泽东问他们,认真读过“第九评”(《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没有?这篇文章中有段讲“苏联特权阶层”的话是他改写的,对苏联修正主义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你们下山后,找一找,看一看,就了解中国为什么要反修防修了。主席说的这段文字在山上就找到了。毛泽东讲的是这么一段:

查看余下6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