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视觉:由长津湖电影的发散思考
国庆这些天,票房记录上《长津湖》已经突破41亿,可以肯定是中国最成功的商业片之一了,就这一点也是值得祝贺的。
同时,这几天还有密集的有关《长津湖》的系列新闻不断发酵,除了原有的对《长津湖》电影影评之外,还出现了陈大导演的拍摄心路、人民日报的连续两篇报道,暗示的《长津湖2》的拍摄预期、将《长津湖》与《上甘岭》、《英雄儿女》革命历史题材并列的宣传等等,本来一个商业片的成功也就算了,但如果与经典的上述两部革命历史题材并论,那就有得说道了,该批评就得批评,该揭露就得揭露。
当然了,马上可能就有人说,这么成功的影片,成功就是代表人们的肯定,为什么还要批评?这么鸡蛋里挑骨头吗?
我的回答是,作为商业片,作为当今中国电影工业的大集成产品及顶格的宣传策略,《长津湖》当然是成功的,但不能否认该片是无懈可击的呀(评分好像只有7.6)?!这个逻辑我想普通人都是懂的,就像这些年成功的美国大片《速度与激情》系列、《复仇者联盟》系列一样,成功的票房大卖,但却是伴随在超大量吐嘈的声音中大卖的,说明什么?说明,一个成功的电影销售,除了影片质量,还有宣传、营销、文化渗透、时机及已经培养的大批已捆绑类型粉丝等等诸多的因素,所以,哪怕是评分极低的电影,一样可以大卖的,就像《唐人街探案3》一样,同样,明明评分很高的电影,但由于宣传、排片等因素,一样是可能很惨的,就像《1921》(它还算好的,过亿了)、《古田军号》一样,因此资本市场下影片的成功与否跟影片质量没有必然的联系。
而《长津湖》的成功,我想人们卖的是这个题材与时机的面子,当然也包括这个电影工业化制作效果的吸引力,甚至还有吴京品质因素等,人们就是冲这些去看的。当然,不可否认,这部影片拍得极为精彩,思想上好像比起《八佰》、《金刚川》等有进步,甚至有些人说了,陈大导演也是会进步的,等等……
但作品总得经得起推敲,仔细推敲后,还是发现这部戏绝对有问题,尤其是思想背后的问题,藏得更深了,主要如下:
1、革命队伍的战斗力是体现在革命理想的基础之上,是有阶级立场的,但此片包括这类导演、编剧、制作方所拍的《金刚川》等均有有意识的将革命队伍思想引向兄弟情义,五服关爱,朋友、战友之间才有情的中国传统理念中,从没有指导员到指导员平庸化描述,去淡化大众化革命思想,想洗地,所以有人想将这部戏与上甘岭、英雄儿女并论,这是想以为人民群众的眼睛不是雪亮的吗?近期的《功勋》之李延年6集,之前《战火熔炉》、《三八线》等电视剧就很值得看与回味,为什么这些导演们不能被请来拍这些电影呢?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