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深不见《长津湖》

2021-10-20
作者: 谭吉坷德 来源: 红歌会网

  70年前长津湖畔发生过什么?那支中国军队超强悍的信仰来自哪里?我们为什么要把它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面?

  电影《长津湖》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这就使它很有“标题党”的嫌疑。这部电影如果改名为《我的连长我的连》似乎更加恰如其分。

  票房就是影视资本的春药。《长津湖》成功地“蹭”了那段厚重历史的热度,挖掘出了其背后巨大的商业价值。此时此刻,票房已经超过38亿,进入了影史票房前七。“国庆黄金周”已经成了为这部电影量身定制的钱袋,资本才是最大的的赢家。随之而来的是对这部电影的争论,评价差距之大,参与人数之多好像也能够进入影史前七。

  不想多说《长津湖》的那些硬伤,在民智已开的今天,到处都有“朝阳群众”。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价值观云里雾里,那么多人感到低于期待,感到失望,感到情感没有得到应有的宣泄,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长津湖》给观众带来了美国式战争大片的震撼。它的声效特效,血腥残酷的战争场面,仪式美学和商业艺术性的操作,即使和《敦刻尔克》《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等美国大片相比也不遑多让。这让观众深感过瘾,大呼票钱没有白花。

  《长津湖》不但在形式上模仿和追随美国大片,在内容上也完全是在好莱坞的叙事逻辑上不遗余力地发掘“人性”。他们的努力使这支军队越来越像穿着志愿军外衣的美国大兵,使这部电影从里到外都充满着西方的文化特质。

  至于这支中国军队的精神谱系是什么,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战斗意志来自哪里,什么是他能够打败顶级强硬对手的根本力量。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反正在电影里寻找不到答案。

  甚至主创人员已经不屑于给观众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说他们已经失去了讲故事的能力。一部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散文叙事般的勾引观众的情绪,然后突兀中断,留给人一种早泄的体验。

  资本影视圈钱的套路越来越清晰成熟,那就是垄断主旋律的资源,利用流量明星的阵容优势和观众无法走近的历史,制造“神剧”的震撼,强行打造带动情绪的泪点,最后到达票房的终点。

  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进军路径,那就是由“主旋律”入手,然后以纯艺术的名义甩掉题材上面的颜色,最后成为皈依好莱坞基因,拥有票房保障的商业爽片。

  票房才是目的,除了票房,其他的一切都是用来消费的“耗材”。用他们的黑话指南来说就是用足够的催情,吸引到足够多的观众,卖更多的票,赚最多的钱。

  让影视资本谈红色情怀信仰,侮辱性太强,因为金钱的羁绊,他们永远到达不了这种高度。把好莱坞渲染的东西当成是普世价值不但是他们的初心,而且也是行为准则。有人说金刚川是屁股问题,长津湖是技术问题,其实说到底都是屁股问题,都是好莱坞鸡窝里的孵化物。

  票房就是成功,为了票房,他们可以不顾一切。什么情节雷人、结构失调、历史失真、叙事逻辑混乱、盲目追求烟火特效、意义过于单薄等等都不是问题。

  《长津湖》中刚刚从农民蜕化出来的志愿军战士个个都是超人,手榴弹能炸出导弹的效果,面对密集火力人挨人地冲锋,而且还能够开汽车开坦克;导演没有让他们开飞机,总算是还留了一点脸面。

  这个套路已经成型,此类电影手法也越来越同质化。比如:

  《长津湖》中驾驶坦克的吴京和《战狼二》中的吴京一下子就会纠缠到一起,哪一个是真的,还是哪一个都不是真的。不过不要紧,只要票房是真的就行。

  《长津湖》中的伍万里和电视剧《大决战》中的乔三本都不是人,都不过是导演用来催动升华“人性”的符号。

  《长津湖》中美军师长向冰雕连敬礼的镜头似乎就是《金刚川》中美军飞行员最终没有轰炸志愿军情节的翻版。看到这里,我忽然想起杨洁篪在安克雷奇说的那句话,“我们把你们想的太好了”。

  《长津湖》中的指导员看起来更应该叫作副连长。这是这类影片的共性,人民军队的高度政治觉悟和政治素养是他们解构共和国历史的最大障碍,即使不得不勉强放上,也一定不会让你漏出光华。

  《长津湖》和《金刚川》中都可以看到美国兄弟连和港式社团兄弟的痕迹,用个人情感消解宏大叙事和信仰力量,用个人英雄主义和袍哥义气瓦解真正的军魂,已经成了影视资本的一种标配。

  演员的标准不是看你是否符合角色的气质特征,而是看你能够带来多少流量,看你的饭圈有多大。可惜了芙蓉姐姐,没赶上好时候。

  《长津湖》和《金刚川》中同样令人发指,完全西方视角的人海战术……

  把“主旋律”拍成商业爽片这是我们今天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资源、队伍、阵地都掌握在他们手里。让资本背叛自己的阶级去讴歌人民群众和革命军队,这不但是文化悖论,也是强人所难。

  《长津湖》领衔出品方的背景告诉我们,这不但是影视资本,而且是国际资本。在这样的资本背景下,《长津湖》中的所有令人不适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抗美援朝高亢地宣示了当时的中国虽然贫弱,但在精神上却可以让美利坚和国际资本感到深深地恐惧。让资本去诠释这种精神,讴歌和他们对立的价值观和牺牲精神,这不仅仅是“拎着猪头走错了庙门”,这是让骡子生育。

  “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用好莱坞叙事方式的《长津湖》歌颂抗美援朝,是水里掺酒还是酒里掺水,这一定是一个很混沌的问题。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别人的背影中寻找灵魂,常常会先扭曲了自己。中国电影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跪夷”,这背后的反射弧很长,长到必须要到别的领域去寻找,必须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矛盾中才能找到答案。

  电影中伍千里对伍万里说,“一个蛋从外面被敲开,注定被吃掉。你要是能从里面自己啄开,没准是只鹰”。这句台词很应景,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的文化又何尝不是如此。

  《长津湖》第一导演陈凯歌近日在人民日报谈《长津湖》时说,首先要拍出我军“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精神风貌和昂扬士气。我有一点搞不明白,这个因为国籍引起很大反响的导演到底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如果他像传说的是一个美国人的话,那么他口中的“我军”到底是哪支军队。不是所有长着中国人面孔的都是中国人,不是所有的中国人对抗美援朝精神都有朝拜般的执念。近几十年的中国影视,颇有佛祖口中末法时代的映像。

  抗美援朝长期成为一场“被遗忘的战争”,《谁是最可爱的人》也刚刚重回学生课本。诋毁抗美援朝最多的不是美国人而是中国人。这种人从未对抗美援朝有过丝毫的敬畏,他们中有哪些人今天正站在再现那场“立国之战”的行列中,非常值得关注。

  吐槽“主旋律”和献礼片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实。我们今天必须直面的是,影视文化买办正打着“主旋律”的旗号帮助我们占领舆论高地,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必须要由影视资本来诠释,这才是最大的历史虚无主义。

  把《长津湖》和《上甘岭》放在一起比较成了争论中的一个突出焦点。65年前的《上甘岭》无论在宏观大局、故事情节、人物情怀和英雄形象、主题曲和主题音乐等方面都对《长津湖》呈现着突出的优势。从网络反映看,《长津湖》口碑不但低于《上甘岭》,低于《英雄儿女》,同样低于今天《功勋》中的“李延年”。事实已经清楚地表明,当导演,演员不能理解作品中的高尚,硬挤出来的东西一定会有些难闻的味道。

  “主旋律”是指符合新中国意识形态宣扬主流价值观的文艺作品。65年前《上甘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至今仍然被人们深情地传唱。在这高亢激昂优美的旋律中人们看清了自己的来路,对未来充满着昂扬的斗志和激情。什么叫主旋律,这就是主旋律。那种撒泡尿的功夫就消退了震撼和激情的影视作品同这种主旋律相比不但毫无质量,而且苍白轻薄得令人可怜。

  《上甘岭》证明在相同电影工业的条件下,中国完全有能力拍出“质感”和“真实感”具有强烈震撼效果的战争大片,能够展示比西方更高级的人类情感。这里关键不是技术问题,关键是思想主线问题。有人说长津湖和上甘岭之间差了一首“我的祖国”,其实两者的真正分野在于血脉中的不同颜色。

  电影是所有文艺中“教育”能力最强的艺术方式。美国称霸世界的力量第一是美元,第二是美军,第三就是电影。美国电影的意识形态构建无处不在,这是他们主导舆论和话语权的第一利器。这和我们电影中的意识形态萎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经济“内循环”的今天,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上,希望中国的电影能够有一点点出息,尽早摆脱拱手交旗,没有资本指导就走不动路的尴尬。

  “拜水长津湖,掘金金刚川”,资本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制,“抗美援朝神剧”将会代替“抗日神剧”,再一次给我们的文化蒙上耻辱。

  当历史和高尚不在现场,任何表演和特效都没有意义。也许我们需要经历一个宏大的社会性反思和批判,才能真正地放弃同资本合作打造社会主义文化阵地的幻想,才能重新走近抗美援朝这一共和国的精神图腾。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