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英雄儿女》跟《长津湖》放在一起看,两部电影的差别就出来了
国庆档结束,《长津湖》票房突破34亿,跻身影史第八,所有人都等着看,这部一路势如破竹的影片最终能打破多少影史纪录。
没有疑问,影片已经成为这届国产战争片的天花板。
不过这些年,抗美援朝题材确实出了不少好电影。而在许多多年后再次踏进影院观看《长津湖》的老一辈观众心中,一直记得一部电影的名字。
就算是对老电影不熟悉的90后00后,也应该听过一句国产战争片经典台词——“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今天,让我们来说一说《英雄儿女》。
诉说,并非为了比较,《英雄儿女》和《长津湖》都是优秀的抗美援朝题材的好电影,哪怕两者诞生的时间,相隔了整整57年。
把两部影片放在一起看,是为了看一看,相隔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电影人,在不同的时代,各自以何种风格、手法与阵容,去呈现那场立国之战,怎样去表现那群最可爱的人?
还有在岁月中,中国电影获得了什么,进步在哪里,又还有哪些方面,应该从往日的经典中,汲取、学习、获得,从而让未来国产战争片的天花板,更高一些。
现在,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57年前,刘世龙拍摄王成坚守阵地直至牺牲的重头戏拍摄现场,当年,不包括烟火就有108个炸药点。刘世龙刚往影片里的阵地里钻,火苗一下子就扑过来,真实的火焰烧得他皮肤发烫,浓烟呛得他眼泪流。
可那时候胶片很贵,想到一喊停就要损失,刘世龙咬紧牙关闭上眼睛往火堆里钻,继续拍!才拍完第一遍,刘世龙的眉毛、鬓角已经都烧着了,胳膊也烧伤了。最终,这个场景拍了4遍才通过,刘世龙也在火堆了钻了4遍。
当时的刘世龙应该无法想到,这部在艰苦条件下拍摄的电影,能获得周恩来总理的赞许,并成为战争片的不朽经典,以至于多年后,当年的年轻人全都白发苍苍,一提起那些动人的场景,那首歌,还会热泪盈眶,会唱的,一起唱出来吧——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一直到56年后,《金刚川》还再次用这首歌,作为电影主题曲,它的名字,就叫《英雄赞歌》。
和现在相比,当年的条件太苦了,经典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
由武兆堤执导,刘世龙、刘尚娴、田方等主演的这部影片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该片讲述了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志愿军战士王成阵亡后,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最终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
不难看出它和《长津湖》这种大型战争片的故事类型不同,而57年岁月改变的当然还有国产战争片背后的中国电影工业能力。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