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毛女》《梁祝》两出传世经典,看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深远影响

2022-12-21 1332 1
作者: 胡新民 来源: 党史博采公众号

  1942年5月,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会议,对后来党的文艺政策的制定和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毛泽东在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鲜明地提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从根本上回答了革命文艺的方向、道路等重大原则问题。在《讲话》的鼓舞和激励下,广大文艺工作者遵循“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从革命战争时期到和平建设时期,创作出一大批文学艺术精品。令人瞩目的是,在这些精品中,有的已经成为传世经典,不但在国内历久弥新,而且超越了时代和国界,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白毛女》:从延安的秧歌剧到走向世界的中国好声音

  《白毛女》是在《讲话》公开发表后,延安鲁艺在新秧歌运动中创作出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它把秧歌剧表现手法、西方歌剧艺术与中国革命历史题材融合起来,成为民族歌剧的里程碑。

  ◆“鲁艺”版歌剧《白毛女》剧本封面。

  新中国成立后,拍摄了电影《白毛女》,上映后,不仅在国内“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以来的票房最高纪录”,而且先后在日本、苏联、东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受到热烈欢迎,并在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中获得第一个特别荣誉奖。

  《白毛女》是第一个真正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国好声音。它不但以歌剧闻名海内外,而且还以芭蕾舞剧再创辉煌,享誉世界,成为人类文化遗产。

  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上世纪60年代初文艺界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文艺“群众化、民族化、革命化”,探索在艺术形式上实践毛泽东提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其核心是发扬光大《讲话》精神,文艺要走近广大人民群众,反映群众生活,坚持为群众服务。

  ◆电影《白毛女》(长影摄制)海报。

  1960年12月成立的上海舞蹈学校,鉴于西方芭蕾流传到我国后出演的一些剧目,比如讲王子公主或神话中的爱情等,提不起广大群众的兴趣,决定开始探索走洋为中用的“三化”道路。他们一面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愚公移山》等毛泽东著作,一面观摩京剧现代戏。老师们自发成立了三个创作小组,在短时间内创作出小型《白毛女》(即只有原剧的片段)等三部小型芭蕾舞剧。由于《白毛女》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1964年6月的“上海之春”中脱颖而出,赢得众多赞誉。

  舞剧创作从一开始就确定走群众路线。在扩展成大型现代芭蕾舞剧过程中,领导和编导都感觉到,仅仅采用已有的芭蕾舞蹈语汇远远不够,于是安排师生深入生活以获取创作灵感。他们突破西洋芭蕾的框框,融入秧歌剧的载歌载舞,丰富了西洋芭蕾单纯的舞蹈语汇,体现了中国传统特色,从而使观众能够容易接受。《大红枣儿甜又香》《盼东方出红日》《百万工农齐奋起》《相认》等伴唱歌曲的创作都是来自编导们在革命老区采风的灵感。创作组先后到“白毛女”的故乡河北平山县以及地道战的产生地冉庄、白洋淀等地学习,瞻仰西柏坡,访问抗日战争时期的干部、群众,召开座谈会、讨论会20余次。当地干部和群众谈了许多抗日战争时期亲身经历的斗争故事,丰富了创作组的生活积累,也使大家对抗日战争前期的情况和《白毛女》的时代背景了解得更为具体。创作组还参加了两次劳动,和贫下中农一起劈山开渠,学习河北民间舞蹈“地平翘”“拉花”等民歌和地方戏曲,并将其融入舞剧中,创作出“红枣舞”“红缨枪舞”“烧地契舞”“秧歌舞”等精彩的舞段。

查看余下8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