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从《流浪地球2》看中国的商业电影
01
2月25日19时7分,《流浪地球2》票房达到39亿。此后,开始向40亿匍匐前进。从2月25日到今天(3月12日),已经过去了15天,仍然不能突破40亿。
从各方面的情况看,球2即将结束在国内院线的“流浪”,也就是说,将要走下院线。
这个时候,可以心平气和地认真讨论一下球2的成败得失了,因为不再会被人指为恶意影响球2票房。
讨论球2的成败,还是要从票房开始。
衡量一部电影的好坏,票房当然不是唯一标准,甚至不是主要标准,但衡量一部电影在市场上的成功与失败,票房就是主要标准了。
更何况,球2是一部春节贺岁档商业大片,不是探索性的新浪潮艺术片,也不是承载特殊政治功能的献礼片,只有在市场卖出好价钱,才能证明其价值。
从票房的角度看成败,以什么为参照系呢?
两个,一个是球2自己的成本;另一个,是四年前的《流浪地球1》。
以球2自己的成本为参照系,可以判断球2是否盈利,盈利多少?以球1的票房为参照系,可以看出流浪地球系列影片未来的发展趋势。
就在写这篇文章的这一刻,球2的国内票房(不包括香港)达到了39.98亿元,距离40亿目标只剩200万元,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几天,球2的国内票房将缓慢越过40亿,这无疑令人高兴,但考虑到目前已成强弩之末的增长态势,亦将止步于40亿。
40亿,对球2来说是个什么概念呢?
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球2的初期预估成本是6亿,然而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了超支问题,最终成本为11亿,加上2亿宣发费,以及院线分成等因素,球2必须要达到39亿票房才能“回本”。
这就是说,球2在国内市场上没赚什么钱。
如果以球1做比较,就更能看出差距:球1的成本加上宣发大约是5亿,国内票房46.86亿,在院线分账之后,利润差不多有12亿。
国内票房如此,海外票房如何呢?
以最有代表性的北美为例。球2在北美和国内同步上映,迄至本文发稿时为止,北美总票房仍然没有超过500万美元,而球1的北美总票房597万美元。
从趋势上来看,球2的北美总票房已经很难超过球1。
市场是无情的。
球2在票房方面的表现,只能用差强人意来形容,这无疑会影响到投资者未来投资球3的热情,也会给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中国有句老话,叫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球1可谓一鼓作气;球2勉强保本,已呈再而衰;球3,难道真的要三而竭?
本来,像球2这样的高投资、强阵容、有国家队支持、和主流社会心理合拍、又有球1做铺垫的电影,当然应该是票房的天选之子,春节档期间就应该一骑绝尘,独揽50亿以上的票房,令一切其他影片望尘莫及,只能分食餐桌下的鸡骨头,这才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