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明:莫言演讲三套路(颂明虚拟演讲三)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 “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一千个人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对作品的解读、赏析和看法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
然而中国也有一句古话:万变不离其宗。《荀子·儒效》:“千举万变,其道一也。”《庄子·天下》:“不离于宗,谓之天人。”
这里所包含的深奥的哲理,对于文学的创作与阅读欣赏也是同样适用的。
关于创作,我将在另外的“演讲”中专门讨论,这里只谈阅读欣赏。
无论你怎么理解“哈姆雷特”,都不能脱离原作品中的形象去理解。哈姆雷特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的人物形象,目光敏锐、思考深刻、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强烈的复仇心理然而又优柔寡断等等。如何才能比较全面、准确地理解哈姆雷特的性格呢?有一个好的方法就是把哈姆雷特放在剧中的环境、情节中加以“解剖”,从各种人物的关系中理清他的情感脉络就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其人物性格了。
这就是我所主张的“解剖阅读法”。
中国古代有个语言《庖丁解牛》,原本是讲养生之道的,同时揭示了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如果我们抛开它的寓意,单单从“解剖阅读”的角度来看,也是同样的道理。
一开始读的时候,你的眼里看到的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解剖之后,你看到就是文章各个部分以及联系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筋脉经络而不是完整的文章了,你的情感依照文章自身的“天然结构”而活动,对文章自然也就会有深刻的理解了。
假如你真的能够对他所有的演讲都加以“解剖”的话,你一定能够发现,莫言的演讲无非是“三套路”,或者叫作“三大块”:
一是,拉进与听众的距离。
二是强占道德制高点(自我封神)。
三是否定新中国文学。
以莫言在德国的演讲为例,
开始,莫言以遵夫人之命买了德国产高压锅来讨好听众,拉近了与德国听众的感情。
然后提出了“文学四超越”的标准:超越党派,超越阶级,超越政治,超越国界。
显然,莫言是在说自己的文学就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具有普世价值的“四超越”文学。这就是文学的最高境界了。
最后,他就毫不掩饰地诋毁1949年以来的新中国文学了。
莫言全部106篇演讲无不是这“三套路”变化组合的展现,再无新鲜内容。莫言在文学理论上毫无建树,完全是东扯葫芦西扯瓢的废话,而且自相矛盾、漏洞百出,荒诞不经。具体的容我在下次虚拟演讲中再逐一分析。
2024年6月26日星期三
【附录】
颂明在江苏师范大学的演讲(小说)
受台风小犬的影响,天阴沉沉的,风冷飕飕的。
演讲只好安排在小会场内,来听讲的也不多。
“颂明是谁啊?”
“没听说过。”
“没准是志愿军老兵,这两天不是在放《抗美援朝》嘛。”
同学们窃窃私语地议论着。
颂老头拎着一捆书走上了演讲台:
“同学们好!”颂老头把书放在地上,搓了搓手,“拜小犬所赐,天有点冷。”
同学们没有反应。
“前两天莫言大师不是刚来过嘛。我和莫言是老朋友,有10来年的交情了。” 颂老头觉得有点尴尬,就想蹭莫言的热度。
同学们还是没有反应。颂老头赶忙拎起那捆书:“莫言向你们推荐了他的《鳄鱼》,我今天也送你们两本书,《感谢那条秋田狗》和《灵药》。莫言大师最爱讲实话。这两本书讲得全是实话。值得一读。”
一看有赠书,同学们纷纷过来取书,小会场这才开始有了生气。
颂明趁机开讲了:“你们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听我讲。我演讲的题目是《文学如何才能走向世界》。”
台下一片哗哗的翻书声。
“我们的文学如何才能走向世界呢?当然不能靠穿着黑色燕尾服鞠九十度的躬去迎奉、去讨好,更不能指望秋田犬来唤醒。文学必须反映人类的本质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人类的本质是什么?”有同学问。
“好!这位同学问得好!”颂老头猛地抬高嗓门,扩音机里发出一阵刺耳的尖叫,大家都惊得抬起了头。
颂老头抓住了同学们都抬起头的当儿,把手一挥:“人类的本质就是在为了利益而无休无止地争斗,有明火执仗的争斗,有在各种冠冕堂皇道理掩饰下的争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台下学生异口同声地喊着,“可这与文学走向世界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颂老头又把手猛地一拍,扩音器发出一阵嗡嗡的响声。
“文学必须立足本民族,反映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利益纷争下的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纠葛、生存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众生百态。反映得越真实、越深刻就越能走向世界。因为这种状态预示着民族的前途,也预示着人类的前途!”
两个保安冲上台来,一左一右地扯住了颂老头的胳膊:“你是谁?从哪来?谁让让你在这演讲的?”
颂老头一着急,睁开了双眼,只见老太婆扯着他的胳膊吼着:“你犯神经啦?大白天睡觉还讲梦话?”
“我,我,”颂老头挣扎着站了起来,“我在给学生讲文学如何走向世界呢。”
“走你个头啊?你看看都几点了,小孙子快放学了,赶紧地去接!”
颂老头揉揉眼睛这才完全清醒过来,一溜烟跑出了门。
2023年10月12日星期四
【文/颂明,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