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中生:想起“我和他”,想起毛主席
今天是祖国七十三周年的生日,我又想起了毛主席那首著名的《诉衷肠》(赠周恩来): “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又想起我和他,毛主席,您放心,这江山我们定守好!
我和他是三年初中同学,但他带我开启了新的世界,让我对共产主义这个政治性极强且鲜有人提及的词汇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在已不在同一所高中了,我想把和他的故事分享出来。
我和他在2019年8月26日在本地一所私立学校第一次见面,那是本地最好的私立中学,也是本地最好的初中,在政府重视、严抓教育界之前,曾一度垄断本地的教育,拥有公立校无可比拟的优质生源,因此,年年都有可观的中高考成绩。因自主招生考试差了一小步又未参加市一中摇号的我,不得不前往这所被誉为本地的“贵族学校”。这所学校正常人读六年,就要交三十多万,所谓的奖学金与高昂的学费比起来也不过杯水车薪,倘若因成绩不够理想,多交钱进来的学费就更多了,学校未与任课老师协商,私自购买大量教辅,且均按原价向学生收费,数年前还曾有其他乱七八糟的费用,百度百科上都能找到负面新闻。学校董事长是一个做房地产生意的不折不扣的投机商,想尽法子钻法律漏洞让学生多交钱,对老师则是要求考试后大量加班赶进度,没有双减时周六老师额外加的班也没有给予任何额外工资,甚至在教师大会上都公开说出了他只爱钱,甚至置亲情与不顾,实在是丧心病狂。因此,学校建校以来从鲜有过大规模整修,连校内的保洁等都是请几个老人家应付,每逢检查都搞形式主义。在这样的学校里,我和他有幸成为同学。
初一时,我们的交集还比较少,只是普通同学关系,我也不了解他,再加上疫情耽搁,我和他彼此更深入了解是在初二上。那时,似乎是因为我的一个很要好的同学吧,我们四个(还有一个精通计算机、学习过“发展心理学”、思想丰富的同学)一起吃饭,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初中毕业。那时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有些“激进”的,在别人看来在人际关系方面一窍不通,常得罪人,许多人看他不爽。但他的认知比我丰富得多,讲了许多类型的话题,哲学类、社科类、历史类等,他都有比同龄人多的知识储备量。他否定对“wg”一棒打死的观点,认为这是中国革命中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体现,是为了清除党内走资派的错误思想而发动的革命,后来因为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发展成为派系的斗争,有毛主席所提倡的“文斗”发展成了“武斗”,从而出现了大量真实的冤案,但这并不是毛主席的问题。当时我们正学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除了我和他,其他人都是以教条主义的思想去看待,只会被教材牵着走,对此,我不赞成教材中的观点。在后来更多地了解毛主席,了解党史过后,我认为像知识青年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等,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他那时这种在曾经的我看来“特立独行”的思想震撼了我,我才更多地去了解历史,查阅相关资料,并关注时事,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那时的我进步是很快的,不久后便能参与进讨论,并且产生更多想法,敢于提出观点,还说以后来成立一个“第五国际”,向资本主义世界开战这样的话,提出了不少现在看来有些幼稚的观点,那就是我作为初碰社会主义时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