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乡愁叫毛泽东时代
一
乡愁是经过一定时间沉淀且建立在一定人类社会关系上的活动过程,是由记忆酵母酿造出来的一种特殊人类情感,如封存的老酒醇厚绵长,而又于世事沧桑中散发着人世艰辛的淡淡的忧伤。没有乡愁,人类历史肌体就丧失了赖以维系生命的情感血液。一部人类历史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爱恨交织而又恋恋难舍的回眸中负重前行。
经历过毛泽东时代的人,哪怕只是童年时代,都会在脑子里留下生动而深刻的记忆:那时的天空,尤其是映衬着明媚山野、金秋原畴的天空是那么的清澈、湛蓝;那时候的乡村,以生产小队为农村基本行政单位的自然村落,像夜空的繁星,遍布祖国960万平方公里广袤大地,无论坦荡如砥的平原旷野,还是绵延起伏的逶迤群山,遍植以稻、麦、高粱为主的各种农作物的原田、山垄,在社员们热火朝天的集体劳作中,充满勃勃生机。巍峨、深邃的大山群峰,总有一条或数条被无数结着厚茧的勤劳脚板趟出来的通向峰峦深处的羊肠小路,顺着山路径直走进去,就会欣喜地发现,一座座炊烟袅袅、鸡鸣犬吠的欢腾的山村,偎依在一处处山塆里,恍如世外桃源但又充满与外界联为一体的现实情境中的人间烟火。这些山村的规模或大或小,有的甚至仅有二、三户人家,但无论大小,它们都是人民公社的一分子。与这些小山村形影相随的是山坳间、坂坡上用人工开垦出来的如层层波浪般绕山梯田。无论坐落在平原畈野间的大村落或偎依在山间的小山村,融入集体大家庭里的社员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伴随季节轮回而变换色调的田野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共同演绎着生活的喜怒哀乐,奏响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乡村生活的动人乐章。
二
毛泽东时代留给人们的记忆,是包括政治、经济、军事、自然、民俗等全方位系统性的旋律动人的心灵歌谣,歌谣散发的热烈、明丽的光芒照彻人们灵魂。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乡村农民社员们,春夏秋冬在沸腾的田野里挥洒汗水,每个家庭普遍几世同堂,小家庭成员和生产队乡亲们彼此相濡以沫、休戚与共。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毛泽东时代,由于生产队社员都是根据个体劳力大小评定工分,按工分计酬,即便是没有完全丧失基本劳动能力的智障者,都能无需国家救济,凭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
毛泽东时代从制度层面上铲除了中国数千年来贫富不均的社会痼疾,铲除了人们心中滋生不良功利思想的土壤。同时,严明公正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整齐划一的健全的行政管理机制,通过主旨高尚、导向一致的各种宣传媒体的不懈教化,形成普遍的纯朴高尚民风。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系列国家治理工具——优越的制度、严明的法治、破私立公的舆论导向,彻底根除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黄赌毒等侵害社会肌体,腐蚀、毒害人们心灵的社会丑恶现象,极大地节省了社会运行成本,提升了社会运行质效。人民生活在明媚的阳光下,友爱互助,真实再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人类理想社会情境。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