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故事:喜悦泪
一九三五年春天,驻扎在川北苍溪县元坝地区的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的一个连,投入了紧张的军训和后方警戒。
一个晨曦未露的清晨,妇女连连长潘家珍和指导员刘世英忽然接到红四方面军总部的紧急命令。令她俩立即率领排以上干部火速赶到总部开会。
会上,总部首长告诉她们:“我军主力要撤退到永宁铺。你们连的任务,就是要在主力撤退时,负责将伤病员安全转移到永宁铺。”
潘家珍当即代表全连干部战士向首长表示决心:“坚决完成任务!”
回到连部,潘连长和刘指导员向班以上干部传达了任务。
她说:“我们要配合部医院完成转移伤病员的任务,是要克服许多困难的。如果四个同志一付担架,一次只能转移三十几名伤病员;如果两人一付担架,便可加快转移速度,请同志们对具体方案提出意见。”
“只要伤病员能尽快转移出去,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翌日晨,天刚蒙蒙亮,女战士们,伴着嘹亮的军号声,迎着暮春三月的阵阵春风,朝着永宁铺出发了。
元坝场到永宁铺近百里山路,其间山峦重叠,坡陡路险,女战士们两人一付担架,沿着一条荆棘丛生的狭路前进。
这荒芜的小路,小石子很多,稍微不慎,便有滑倒的危险。
走不到三十里,女担架队员们都已累得满脸通红,气喘吁吁了。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力气较大的,大手大脚嗓门大的一班长李秀英。
她肤色黑黝透红圆脸大眼,抬上担架眉不皱,气不喘,快步如飞。
她见队伍速度减慢,便对后面的战士们喜劲说:
“同志们,快快走!前面就是歇台口。”
同李秀英同抬一付担架的是身材高大的史宗富。
她这时也附合着和李秀英的话,用宏亮的声音喊道:
“同志们,快步追,两脚 忙忙快如飞。”
“哈!哈!哈!”
后面的女担架队员们,望着前面这两个不知疲倦的女战士,七嘴八舌地嚷开了。霎时,嘻笑声,嗔怪声,喧闹声,追逐声此起彼伏。
担架队的速度显著加快。那被叫作“女张飞”的李秀英和被称为“巾帼汉”的史宗富在笑声中又一唱一和地为后面的同志报起路来:
“嗨!抬头望,展劲上。”
“喂!后面同志不怕累,使劲撵上不掉队。”
“噢!尺子拐哟,两头摆哟。”
她们诙谐的语调和颇有风趣的唱和声逗得后面的同志们噗哧噗哧地笑了起来。
中午时分,队伍进入了一个林荫地带,潘连长见战士们太疲乏,便下令休息。
司务长郑玉香立即给战士们分发干粮,并为战士们搞水喝。
“连长!到处找遍,没有水!”郑玉香不一会儿又带着炊事员跑来。
“没有水怎么办?”潘连长一听,心中难免着起急来。
她望着双眼布满血丝,嘴唇干得起壳的女战士们,心里不禁难受。
同时,她想到:同志们还没吃午饭呀,没有水,也得说服战士们赶紧吃炒面!
潘连长正准备叫同志们就餐,抬头一看,见指导员已经和战士们在往嘴里一把一把地塞炒面了。
躺在担架上的伤病员们见女战士都吃着干巴巴的炒面,便纷纷将自己仅有少量的水壶往她们手里塞。
可是,女担架队员们谁都没有去接。
伤病员小吴,艰难地支起身子,用颤抖的双手捧起水壶,眼里含着激动的泪花,望着潘连长和刘指导员,哽咽着说:
“连,连长,指,指导员,你们操心多,比我们劳累,请你们喝几口润润噪子吧!”
“小吴,我们不喝,留着你们自己喝吧,你比我们更需要水呀!”
潘连长俯下身子,亲切地对小吴讲。
接着,潘连长又忙扶他躺下。
小吴并没有立即躺下,他坚持手左手支撑着身子,又用右手将水壶递给抬他的李秀英和史宗富。
李秀英和史宗富好说歹说,费了好一阵劲,终于说服小吴收回了水壶。
小吴望着面前的亲人们,感动得热泪夺眶而出。
小吴激动地对围着他的女担架队员们说:
“过去我在地主家当牛做马,病了只有等死。如今在革命队伍里,同志们把我当亲人,我只有很快养好伤,多杀几个敌人来感谢你们,……”
小吴的话,道出了伤病员的心声,他们都含着热泪,用感激的目光望着抬他们的女担架队员们,一时间整个草坪寂然无声。
“嘿!同志们怎么啦?让我们一齐唱个歌吧! ”
“女张飞”李秀英一声喊,接着大家便陆续唱起来了:
“黑夜过去是天明啦,红军都是穷苦人啦,如今跟党闹革命啦,掉穷根栽富根啦,……”
歌声飞扬在树林里,飘荡在山谷中,赶走了伤病员心中的忱虑。
女担架队员们,在雄壮有力的歌声中忘掉了干渴,忘掉了疲劳,又抬起抬架,继续赶路。
王小华和于明凤是连里年龄最小,体质较弱的战士。
她俩抬着一付担架,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地。
这时,王小华的肩膀已磨得火辣辣的,一阵比一阵感到疼痛。
但是,他们都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地在山路上蹒跚。
过了许久,女担架队员于明凤只觉得全身疲劳,嗓子干得冒烟,担子在肩上越压越重,不时放慢了脚步。
听到有喊“王小华、于明凤坚持啊”的声音,于是,抬着担架走在最前面的潘连长和刘指导员将担架停放在一颗大树下,便折回身来替换王小华俩。
王小华俩怎么也不肯让连长、指导员帮忙。
连长、指导员拗不过她俩,只好又回到自己的担架旁。
这时,她们才发觉担架是空的,躺在上面的机关支部书记刘林和同志不见了。
潘连长急忙抬头一望,只见刘林和正在前面拄着棍子一拐一拐地走着咧!
潘连长嗔怪地说:“老刘,你不要命了!你腿上伤那么重。”
刘林和咧嘴笑笑,歉意地说:“连长,我想活动活动身子呀!”
潘连长说:“不行,快给躺到担架上去!”
潘连长不容刘林和分说,便和刘指导员搀扶着他来到担架边,按在担架上抬起便走。
太阳偏西,山坳被染上了一层红色。
担架队伍来到了一座大山脚下,潘连长挥手让战士们暂停。
潘连长仰脸望去:嗬,好一座大山呵!山高峰峻,白云缭绕。
向导凑到她面前说:“潘连长,这座山上山五十里路,下山九里半,山路陡险,难度很大。”
潘连长听后,朝山峰项投去轻蔑的一瞥,那神情仿佛表明:山高,红军战士的志气比山还高啊!
为爬上最高的山峰,潘连长让战士们小憩片刻,喝点凉水作了短暂的动员又登程了。
为了加快速度,鼓舞士气,潘连长和刘指导员的担架一直坚持走在最前面。
潘连长和刘指导员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极力保持担架平稳,防止担架上的刘林和同志受震。
潘连长和刘指导员边走边对后面的同志传授抬担架爬坡的经验说:前抬手力往上拉,后抬手力往上送。遇到陡直大坡度,后抬双手举过头。
后面的同志都照她俩这样做,从而大家都保持了担架的平稳。
高山顶大约只有半里路了,潘连长和刘指导员见同志们的担架还没有抬上来,就将担架放在一棵大树下,返身去接。
这时,潘连长和刘指导员突然发现:大多数同志的鞋帮和鞋底分了家,露在外面的脚指头被小石子擦出了血,脚板上磨起了蚕豆大的血泡。
潘连长和刘指导员连忙脱下自己的外衣,撕成布条,让打着赤脚或鞋子分了家的同志把脚裹起来。
潘连长还风趣地说:“我们又增加了好多大炮哟!”
听她这么一说,大家又敞嘴笑起来,活跃的乞氛鼓舞了女担架队员的斗志,给了她们克服困难的力量。
女担架队员们又继续朝山项攀登。终于,她们征服了这座陡直险峻的山峰。
在夕阳的余光辉映下,女担架队员翻过前进道路上的最后一座小石山,踏上了一条平坦宽阔的乡村大道。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道路一步一步地走完了。
当夜幕刚刚笼罩大地,女担架队员们经过一整天的辛勤跋涉,终于按时到过了目的地──永宁铺。
“到了!到了!我们胜利了!”
女担架队员们兴高采烈地呼喊着,笑着,跳着……
明媚的月光下,潘连长,刘指导员,李秀英,史宗富……以及许多的伤病员们,他们眼里都涌出了晶莹的泪花……。
那是完成任务后的喜悦泪,那是深厚的阶级感情泪……
那颗颗日莹的泪花里,辉映着女担架队员们闪光的思想,还有她们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注:作者翟峰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