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忠:红二方面军对长征胜利的历史贡献
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敌人阻止红军发展壮大,惧怕各根据地不断地扩大连成一片形成燎原之势,因而对红军采取了分别围剿、各个进攻的战略,尽管蒋介石无法消灭各路红军,但却使得这三支武装力量及其他苏区的红军被分割成了几块不能联结的独立区域,只能在各自根据地内独立作战,难以去配合和支援其他苏区,无法达成在战略上相互配合和支援的目的。
1931年4月至6月,还在上海的党中央机关,由于中共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和总书记向忠发的相继叛变,造成了中央机关和地下党组织的被严重破坏,迫使中共领导人、共产国际军事顾问及党中央机关,不得不先后由上海迁往一方面军所在地江西瑞金苏区。蒋介石在掌握了中共中央机关虽未被一网打尽但却已被逼离上海之后,随之便调整了对全国各根据地红军的进剿战略。他把荡平江西瑞金中央苏区作为了首选目标,妄图一举在剿灭了中共领导机关和苏区红军之后,接着再去进剿其他苏区,进而达到剿灭全国红军之目的。处在瑞金中央苏区的一方面军,不但要进行保卫苏区的作战,还要担负起保卫党中央机关安全的重任,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从此一方面军便有了堪当中国革命重任的中央红军的称谓。蒋介石在经过了对中央红军的前四次围剿一无所获后,于是在1933年10月,又纠集了一百万军队,自任总司令,对瑞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在李德、博古教条主义指挥下,随着反围剿作战的失利和根据地的不断缩小,迫使中央红军不得不于1934年10月撤离江西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
党中央机关及中央红军的安危,关乎着中国革命的前途。为保证党中央机关的安全转移,策应中央红军的行动,中革军委一方面在军事上作着部署:除要求留守苏区的项英、陈毅率部继续阻击敌人掩护主力转移之外,另一方面也向其他根据地领导人发出了指示,要求他们根据中革军委的要求,作好在战略上全力配合中央红军转移的准备。
遵照中革军委的指示,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1月(确切说应从8月初红六军团撤出湘赣苏区开始),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领导下的红二、六军团,始终坚持在湘鄂川黔根据地内机动作战,来牵制和消灭敌人,在完成了配合中央红军的长征之后,也于1935年11月开始了自己的长征。经转战湖南、贵州、云南诸省,渡过了金沙江,于1936年7月到达四川甘孜,实现了与四方面军的会师。由于张国焘及控制下的四方面军仍处于与中央闹分裂的僵持状态,迫切想得到二、六军团对他的支持,故党中央对此也极为关注和担心。为防止被张国焘掌控和胁迫,党中央随之将二、六军团改编为了红二方面军。两军会师后,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人,在了解到张国焘与中央闹分裂的情况之后,都表示坚决支持中央北上的方针,最后,在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人的支持下,通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据理力争,不仅使张国焘想掌控二方面军的图谋没有得逞,还使之放弃分裂,同意两个方面军一道北上,终于在1936年10月到达西北,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的大会师,从而结束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