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之二
【笔者按语】马克思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时,特别强调哲学与无产阶级的结合。他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人的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心脏是无产阶级。”恩格斯也说,要努力增强工人阶级的理论感。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毛主席在世时,就针对全党的学习状况指出,要认真看书学习,弄懂弄通马克思主义。我党懂马列的不多。他特别要求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哲学,并要求理论工作者“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上世纪60、70年代,全国掀起了群众学哲学的运动。当代中国更加需要全党和人民群众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资产阶级,批判修正主义,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为此,笔者作为一名专业理论工作者准备把被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详细系统地解读,以供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掌握。这是第二讲,主要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
【特别预告】本周末有郝贵生老师线上讲座,本文为讲座大纲,请提前预习。地点在腾讯会议,详情看下图:
提出和阐发科学实践观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之二
郝贵生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十一条内容,主要是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阐发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包括三部分内容:
总论(第1条)
分论(第2—9条)
结论(第10、11条)
第二讲主要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aCndliche]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正确地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或者说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观点,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对唯心主义的先验论进行了有力的批判。特别是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和神学的斗争中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评价。但是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所有旧唯物主义存在许多错误的观点,其中最主要缺陷就是不懂得革命实践的意义。马克思这个提纲第一条主要针对旧唯物主义的这一缺陷进行了批判,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和阐发科学实践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