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明:论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范式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学术向度

2023-03-24 1628 9
作者: 朱天明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按】近期,在红歌会网看到网友们在谈论“马克思哲学”问题,引起了我的关注。“马克思哲学”问题是传统教科书中所存在的一个根本问题。传统教科书中从来没有讲述过“马克思哲学”,并且还错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误当做“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述,既丢弃了“马克思哲学”,又降低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理论水准,造成了使几代人都不能全面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良后果。为了促使网友们的谈论能够达成共识,并有所提高,特发表此文,供研究参阅。

论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范式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学术向度

朱天明

  内容提要:

  本文论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范式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学术向度,是应对吴晓明教授《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向度》一文所涉及的重大学术问题:一是没有澄清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马克思哲学的关系;二是没有认定马克思哲学及其基本范式;三是没有辩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学术向度。所谓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本是指称主要由马克思开创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对马克思哲学的“消灭”或“实现”。马克思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人本主义是原创性的表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范式。当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发生转变,开始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范式取代实践人本主义思辨范式的时候,马克思哲学也就随之转变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基本学术向度是“物质生产”,并切实以“改变世界”为永久性前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当代发展,我国学术界共同面临的最基本也最为迫切的学术任务,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科学范式进一步深化,要使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学术向度有新的拓展。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基本范式 学术向度 学术任务

  节 次:

  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马克思哲学的关系

  二、马克思哲学及其基本范式

  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学术向度

  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马克思哲学的关系

  在传统教科书中,曾经是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直接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述。受传统教科书的影响,我国学术界普遍是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误当作“马克思主义哲学”

  来对待,因此,不少学者既弄不清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马克思哲学的关系,又不了解马克思哲学及其基本范式,更辩不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学术向度。

  近读上海复旦大学吴晓明教授《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向度》一文(载上海《学术月刊》2008·7,第28~34页,以下简称为“吴文”),颇有感触。吴文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直接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进行阐述,以至不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同马克思哲学混为一谈,因此,吴文既没有澄清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同马克思哲学的关系,又没有认定马克思哲学及其基本范式,更没有辩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学术向度。吴文竟借用西方学者柯尔施的话说:“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究其基本性质而言,毋宁说是‘彻头彻尾的哲学’。”这的确令人感到惊讶!

查看余下9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9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在实践的、现实的世界中,自我异化只有通过同其它人的实践的、现实的关系才能表现出来。异化借以实现的手段本身就是实践的。因此,通过异化劳动,人不仅生产出他同作为异己的、敌对的力量的生产对象和生产行为的关系,而且还生产出其它人同他的生产和他的产品的关系,以及他同这些他人的关系。”这是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的一段论述,其中:异化借以实现的手段本身就是实践的。也就是说实践并非都是正向的,使得人本质有机结合的劳动。
0条回复
原本还想单独写一篇评述,仔细一读,都是我再三议论过的,而且与杨耕主编的哲学教材没啥区别,也就失去兴趣了。
0条回复
黑格尔把事物看成是意识的衍生物,倒过来意识是事物衍生物。那么动物为什么没有思维意识及其精华--文字和哲学、科学等?人的思维意识就不是一般物质运动的产物,而是劳动创造的产物。物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抹杀了人类特殊活动历史。黑格尔辩证法倒过来也不是马克思辩证法。离不开教科书,永远搞不清马克思辩证法。最后丢掉那一切,读马克思原著,学一点哲学入门知识和基本功。
0条回复
马克思很少抽象的谈实践,他知道这是涵括广泛内容的人之活动。其应然劳动与创造连接,这在《手稿》【共产主义】里论述的很清楚。在【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说:“我们从两个方面考察了实践的人的活动即劳动的异化行为。”并非一切实践都与劳动、创造关联,我在前边论文举出了很多反例。马克思也指出异化劳动、分割人本质的根本分工都是实践的。不要把自己的臆想强加在马克思头上。最好把手稿看清,不要理论不协,定义的范畴经常出反例。否则不具有折辩的基本素质。
0条回复
马克思所说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就是说,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都是围绕着“劳动活动”而展开的“实践”。其3:“把马克思辩证法依然解释成主客辩证法,并没有严格与黑格尔区分”。这句话表明,士心没有弄懂“马克思辩证法”。作者文中已经阐明,马克思的辩证法,就是把“黑格尔辩证法”颠倒过来,同“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结合起来,进行改造,所开创的“主客辩证法”;马克思“主客辩证法”的基础,就是“劳动活动”实践,“主客辩证法”就是关于人和自然的主、客体关系的“辩证法”。其4:“把哲学说成是科学”。作者文中在哪一部分“把哲学说成是科学”了?根本就没有。作者只是引述了恩格斯的说法,即“哲学”是凌驾于实证科学之上的“科学的科学”。
0条回复
今天看到士心的评论,觉得有必要讨论!士心提出的4个质疑,恰恰就是士心自己没有弄清楚的基本问题。其1:“把马克思历史观等同世界观”。作者文中已经指出,马克思的历史观就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这不是“等同”问题,而是“同一”问题。马克思的世界观,就是对人类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切实研究和概括;这里说的“世界”,就是天安门城楼上书写的“世界人民”的“世界”,就是“国际歌”中唱响的人类劳动创造的“人类世界”的“世界”。其2:“把实践作为范式。既然一切社会生活都是实践的,那么这种范式也只是对现实的一种解释,与以前的哲学区别讲得不清”。作者文中所说的“实践”,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实践”,“最根本上是指人所能动进行的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活动即劳动”。
0条回复
伟人所开创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后人继承与发展。
0条回复
这篇文章的观点,我在回复鸿剑质疑的文章中解析过。1.把马克思历史观等同世界观2.把实践作为范式。既然一切社会生活都是实践的,那么这种范式也只是对现实的一种解释,与以前的哲学区别讲得不清。3.把马克思辩证法依然解释成主客辩证法,并没有严格与黑格尔区分。4.把哲学说成是科学
0条回复
我认为这就是鸿剑的文章,其思维方式和结论都是一致的。很高兴我的系列哲学文章--砖头的抛出,引来网友的‘玉’,哲学折辩文章。15年前的文章达到如此认知,相当不容易,比我十五年前高明。有关评述,我准备专门写一篇文章。在此我也希望朱天明先生写出如今的认知,对世界观历史观和哲学观的文章。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9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