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哲学不是科学

2023-03-27
作者: 士心 来源: 红歌会网

  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对哲学的理解,就是对哲学以何种方式把握世界的理解。世界观是各种哲学把握世界的典型表述,哲学以世界观表述为基本特征。

  当今解析世界的思路,总体分为科学和哲学两类。科学从哲学分离出来,二者有历史渊源和从属关系。科学的独立,最初与唯物主义的发展关联,后来发展为自然研究的唯物主义方式。这种方式与古典哲学显著的区别,它把最终本质的追究变为物质自然的具体关系研究,即一一对应关系。科学把唯一本质的形而上研究,变成了形而下的具体一一对应关系研究。这样的流变使得科学与哲学彻底分离,成为独立的一门解释世界的学问。马克思开创的当代哲学,思维以现实生活、社会生活为对象,从追究世界终极本质转变为人类生活本质。这种从思维对存在的研究,转变为人的思维对人的存在活动研究,从抽象对抽象—>抽象对具体人的社会生活。这种转变是无限对有限事物的研究,是对社会的现象现实的范畴,与科学对自然不是一个范畴,也不是一一对应关系研究。也就是说马克思开创的当代哲学,追究事物本质的抽象特征没有根本转变,只不过对象变了,不是世界单一向度的终极本质问题。对马克思哲学还用‘唯’、‘唯一’的思路,说明还没有看到与古典哲学的区别。这样的误区在于:把思维与存在当做哲学的根本问题,即把世界的终极属性—物质还是思维作为马克思研究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对古典哲学的超越,主要指哲学范式的根本区别,脱离了一维的思路、终极本质的追究。具体来说,马克思建立了新的主体论、新的本体论,以及与二者关联的辩证法。从这三方面考察,才能看到其方法论和认知论与古典哲学的显著区别。马克思哲学以工人劳动为起点,以感性物质对象生活为研究内容,其主体论本体论辩证法都与劳动和劳动者关联。列宁关于马克思的三个来源,虽然有以前单独方面研究的积攒,但是在工人劳动问题上,马克思分别叙述了三方面的对劳动的看法,然后马克思剔除糟粕汲取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单维度的解释,不足以说明马克思哲学的建立。虽然建立在当时社会基础学上,包括科学的进步,甚至有实证科学的影子,但这种研究方式与科学有别,还没有脱离哲学方式。认为马克思哲学是科学,那就是把马克思的社会现实分析,变成一对一的局限、呆滞的方式。这种‘实事求是’不能透析社会生活的深刻本质。

  科学的定语,不是对马克思哲学的称赞,而是贬低,另一方面说明对二者关系和流变过程不了解。科学现在也没有搞定世界的本质,其最新结果—量子学倒是说出世界运行在不确定状态。人们对科学还是以往的确定性、真理化身的印象。以往哲学的最终真理追究模式,一维决定论与模糊的科学崇拜重叠,声称人类社会也有唯一的道路,冥冥之中存在的永恒真理。人们接受不了生活的不确定性,这是人们需要安慰,需要鸡汤,而最高的安慰、鸡汤则是宗教。今日科学的发展并没有杜绝宗教,在中国宗教信徒五花八门,甚至比前三十年呈现增长态势,从比例上到绝对人数上都是如此。人们接受各种学说,并非全部了解这门学问的规范,还在于人们对确定的需要和渴望。

  哲学是对既有存在思维的质疑,从事者需要综合学识,才能对现实解析,对现实存在的各种典型思维解析。哲学也是一种不确定性研究,但又能提供一种确定的人生观,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宗教的安定作用。这种矛盾不是具有初等智慧者能够解析和接受的。哲学大众化是一种号召,实际进展与劳动者解放运动关联,与劳动者思维自觉程度关联。哲学先锋是人类社会中最先思维自觉者,超越一般物质生活。他们必然是孤独者、少数人。这是历史运动过程展示的事实,绝非从事哲学者的孤芳自赏。消灭哲学是现实中的不切实际,一方面原因是对哲学的演变缺乏透彻的解析,一方面是对科学不切实际的期望。总之对现实的进步给予过高的期望。

  哲学等同于科学的做法,是包括自然科学家在内的任何人所不能同意的。但不自觉地把哲学当作一种科学的却大有人在。如果寻找历史的原因,人们将会发现,近代科学的迅猛发展和应用在大力改变着自然和社会的同时,理性主义思潮和情绪也日趋膨胀,就像商品社会里人们向往的金钱,科学似乎成了战无不胜的法宝,科学成为人类进步的唯一逻辑,科学成了人类精神依恋慕拜的对象。对科学的崇拜式的、迷信式的或者“相信”式的教育,造成了人们价值观念系统的变形。于是,精神领域里的一切都变成了科学的附庸,孕育了科学的哲学却成为儿子。正因为此,人们再一次逃脱不了那条古老的定律:物极必反!于此,科学开始走向了它竭尽全力所反对的对立面:迷信。可见,理清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不仅是关系到哲学的生存空间问题,也是关系到科学自身的发展问题。

  尽管科学把过去哲学的一切关系研究缩小了范围,科学半径扩大的同时,其边界扩大,半径之外的无知领域也在扩大。不确定性的外延增长也牵涉到人的无知增长。也就是说科学的发展也给哲学带来了有限与无限,思维与社会存在矛盾的扩展。哲学并未由于科学的发展而萎缩、死亡,反而有扩大的空间趋势。量子学的不确定因素,人的数理抽象参与,主观与客观的粘合悖论,证明事实之间的联系越来越不能直观,需要大脑里理性思维的发展。恩格斯在《终结》的论断,与科学发展的后果相反,消灭哲学暂时成为不切实际的幻想和预判。【最初来自马克思的预判。】

  由于马克思把现实及其发展作为自己理论的目标,马克思哲学呈现开放的形态,并且预定了被批判的自觉。其错误和不切实际的的结论被批判和剔除,也符合其理论规范。思想有个演变过程,从萌芽到成熟形态都是如此,但并非最后的思想和结论都是正确的。真理超越边界有可能是谬论。这是我们把马克思哲学从起点到结尾,再从结论逆源,吐故纳新的初衷。也就是按照理性规范,理论自洽、事实他洽和续冾的方式验证其具体解析过程。这种方式是马克思创立的,其理论需要以历史发展到当下过程的佐证,需要未来社会的发展来验证。凡是不合规范的论断就应该淘汰,不论这些结论是谁说的。

  辩证法本质是否定性,对现实短暂性之否定。构成否定的两个原则是对历史的推动和创造性,这两项原则是人的物质力量形成的,也是人的思维意识在感性物质活动中的再现。物质自然客体运动产生了动物,能再前进的是人的特殊运动即偶然因素造成的。思维意识自由的与人的物质结合这个特殊运动,才是马克思要研究的,所以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不是一般性、普遍性的运动规律。把科学研究的对象、内容说成是马克思哲学,这是遮蔽了人类存在的偶然性和特殊性。而主客观辩证法,则把客体的物质自然一般、普遍性运动说成是人类历史的推动和创造作用。西马研究者提醒我们,马克思辩证法与主客观辩证法的区别,但中国多数马克思研究者却没有重视,对辩证法的解析还是苏联传统。哲学教材依然是主客辩证法,因为这与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主客辩证法一致,中国人终于找到骄傲自豪的依据。似乎中国人2000年前,就有了马克思辩证法。

  考察马克思一生,1844年后没有这样的论断。从相对成熟的思维《形态》来看,绝无这样的论述。主客体辩证法暗含着物质自然是人类历史决定性推动作用的观念,而物质决定论和唯生产力论都是这种以物质为本体论的特征,也可以说是物质本体论的衍生物。根结就是剥夺了人的思维意识本质、割裂了人的本质,把人的发展变成单项的物质运动。无人在场的唯物论,是一维的物质本体论,与马克思的二维辩证法即人的思维与物质结合行动是不一样的。科学代替哲学的本质是物质本体论的演绎,以致人的主体地位就丢失了。典型推演过程可以参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唯一论就这么从自然科学推过来的。形式就是抽象的实践,没有明确的主体,社会似乎存在唯一的客体客观真理,一如自然科学。对《唯一论》批判解析的程度,彰显个人的哲学水准,彰显这个民族的哲学水准,彰显中国人反思、批判、继承的水准。不但需要哲学,还需要科学认知,需要综合素质。关键需要知道,哲学是把握世界--确切的说是把握人类社会、人类世界、人类历史和现实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不同于科学。

  现有的主流思维不能提供现实问题解决的方案,这种现状使得人们又聚焦到马克思哲学。社会未来不能单指望科学,还需要马克思哲学,还需要这种能透彻社会深刻本质的思维。不是哲学的死亡,而是哲学的再生、凤凰涅槃。各类鸡汤都上过桌,无济于事,只能另辟蹊径。21世纪,马克思哲学再登上辉煌的舞台,是必然的趋势。

  【文/士心,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