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论人性

2023-03-24
作者: 士心 来源: 红歌会网

  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是周朝以降的争论,不但是中国人关心的,也是欧洲人感兴趣。文学作品围绕人性,创造了大量的传世名作,从古典悲剧到莎士比亚,从中国的《赵氏孤儿》、《三字经》到近代厚黑学,莫衷一是。

  马克思如何看待人性问题的?

  人性问题是对人的抽象思维观念,马克思哲学一建立,就是把感性对象、感性物质活动,具体的感性物质生活作为自己的思维对象,从无抽象结论。我们只能沿着马克思对人的物质和思维二重存在本质,去追索利己和利他关系的演变。

  《手稿》【共产主义】“但是,同样,无论劳动的材料还是作为主体的人,都既是运动的结果,又是运动的出发点(并且二者必须是这个出发点,私有财产的历史必然性就在于此)。因此,社会性质是整个运动的普遍性质;正像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生产社会。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

  从《手稿》到《形态》是马克思论述人本质与人性关系角度的著作。从人的基本存在活动—生活物质生产劳动中解析出人的自然即物质本质和思维意识。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肉体延续来源,也是其劳动创造对象。个人必须与他人结成一定关系,才能进行劳动创造活动,在对象活动中展现自己‘类’的物质力量。观察历史,去除制度的特殊性,人类几千年、几万年都是以连接的社会形态,面向自然去劳动创造。利己需要以利他为前提,这是亚当·斯密阐述的人性,马克思没有抽象的论述,而是进一步从劳动创造过程来谈,具体化了。而到了资本私有生产使得,劳动有了其特殊性,异化几乎达到顶峰。

  马克思《手稿》引用了经济学家的论述:““出租自己的劳动就是开始自己的奴隶生活:而出租劳动材料就是确立自己的自由……劳动是人,相反地,劳动材料则根本不包括人。”(贝魁尔《社会经济和国民经济的新理论》第411-412页)

  “材料要素如果没有劳动要素就根本不能创造财富;在材料所有者看来,材料所以具有创造财富的魔力,仿佛是他们用自身的活动给材料加进了这种不可缺少的要素。”(同上)“假定一个工人的日常劳动每年给他平均带来400法郎,而这个数目足够一个成年人维持最起码的生活,那么,这等于说,一个每年拥有2000法郎利息、地租、房租等等收入的所有者在间接地迫使5个人为他劳动;10万法郎则表示250人的劳动,而一百万法郎则表示2500人的劳动”因而,3亿法郎(路易-菲利普)表示75万工人的劳动。(同上,第412-413页)

  材料包含过去的劳动,即‘死’劳动。资本购买了劳动,与劳动对象—材料结合,又给资本家带来了货币增值,他又可以购买更多的劳动。【货币能购买劳动且带来增值,才是资本。这是与只有死劳动的使用产品—材料的区别。假如这个材料能换得劳动,其作用类似货币。】这位经济学家总结地好:“人们制定的法律赋予所有者以使用和滥用即随心所欲地处置任何劳动材料的权力……法律并不责成所有者始终及时地给那些一无所有的人提供工作,并且始终付给他们足够的工资,等等。

  市场经济—资本私有生产制度下的法律,并非那么公平、公正。法律是社会的的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思维活动的结果,也是文明社会后‘异化进步’的结果。统治阶级支配着物质生产,也支配着精神和文明物的生产。法律就是精神文明的最重要成果。当任泽平说市场经济是最好、最公平的经济制度时,这种好和公平只是属于少数人的,对劳动者是不公平甚至非常缺德。任泽平的认知不如200年前的经济学家,这也是一种异化—退化。

  在《形态》中马克思论述完人的物质存在,紧接着说:在我们已经考察了原初的历史的关系的四个因素、四个方面之后,我们才发现:人还具有“意识”。随后马克思做了详细说明:“但是这种意识并非一开始就是“纯粹的”意识。“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振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从思维的萌芽简单反映意识—语言说起,这是利他的善,也是人类意识的初衷。进入文明社会后,语言包裹的意识,文字显示的意识形态却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成为他们利己的思维意识,维护着他们支配物质生产及其享受的功能。人在文明社会前,并非自私,是私有制社会的统治阶级发展着自私自利,并且把这种意识当成社会主导意识。人的物质源于物质自然,与动物类同,但是人可以创造、培育自己所需的生活物质。这种特质与动物不同,不是简单的占有,而是与他人的合作,在利他的过程中利己。亚当·斯密看到了劳动过程中人类的遗传,但是他以为这是永恒,没有看到文明社会私有制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逐步湮灭物质生产和精神创造的利他的上,把自私自利的恶当成社会行为的准则。

  物欲是人与动物的共性,而人能创造自己需要物,并且是在利他的关系中创造共同需要物,然后利己。这是动物不具备的能力和思维。在原始社会解体前,氏族能较为合理的分配全体的劳动产品。超过平均个人需求的占有,才是恶。把物欲,占有欲统统的说成人性恶,这是对人本质二重性的糊涂认知,对于劳动的创造过程和本质的糊涂认知。劳动必须进一步解析才能知道人本质与动物本质的区别,人的物欲在何等程度才是合理的。人在物质和思维两方面蜕化到何等地步才是与动物等同,才是畜性?马克思在这两方面分的清晰,而恩格斯在《终结》把物欲说成是人性恶,并且说成是历史的动力。这显然是一种欠缺和遗憾。

  “黑格尔指出:“人们以为,当他们说人本性是善的这句话时,他们就说出了一种很伟大的思想;但是他们忘记了,当人们说人本性是恶的这句话时,是说出了一种更伟大得多的思想。”

  在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这里有双重的意思,一方面,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程序的叛逆,另一方面,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关于这方面,例如封建制度的和资产阶级的历史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持续不断的证明。但是,费尔巴哈就没有想到要研究道德上的恶所起的历史作用。历史对他来说是一个令人感到不愉快的可怕的领域。”

  人有物质和思维本质,思维意识产生于劳动创造生活物质的过程和交往的需要。物质创造和语言等意识,即是利己也是利他,没有人与人的联络,单个人无法生存,只有与他者联系,人才能有自己。这种利他才能利己的意识在原始社会解体时被打断,统治阶级的利己思维成为主流和传统。利他意识存在于劳动者少数人之间。至于由被动物质性产生的异化--动物性,是人与动物的共同性,也是统治阶级传统意识的积累。利己的思维意识是统治阶级造成的,与语言产生的初衷背离。有思维,能区分主客体是人类一大进步。

  社会性如果不能说明人的本质和人性,无用的累赘。社会可以进一步解析,决不能作为一个抽象的神秘的包袱,可以囊括一切不可解释的东西。马克思《手稿》:“首先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个人是社会存在物。因此,他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其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人的个人生活和类生活并不是各不相同的,尽管个人生活的存在方式是——必然是——类生活的较为特殊的或者较为普遍的方式,而类生活必然是较为特殊的或者较为普遍的个人生活。

  作为类意识,人确证自己的现实的社会生活,并且只是在思维中复现自己的现实存在;反之,类存在则在类意识中确证自己,并且在自己的普遍性中作为思维着的存在物自为地存在着。

  因此,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同样,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的自为的主体存在,正如他在现实中既作为对社会存在的直观和现实感受而存在,又作为人的生命表现的总体而存在一样。

  可见,思维和存在虽有区别,但同时彼此又处于统一中。”

  我把马克思在第三笔记本【共产主义】一节对人的社会关系论述,完整的引用,显示一下马克思的论证规范。他不是抽象的论述人性和人本质,而是通过人的基本存在活动—劳动创造的物质生活来阐述。社会是人与人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上的活动,反映出人本质的形成,利他和利己的演变。人的物质创造能力也是发展的,如同思维意识发展一样,二者交互影响使得人的创造能力与日俱增。利己利他性也在快速发展,利己性是人的物质占有欲望极端的发展,超过个人延续身体的需要,成为畸形的欲望。这不属于劳动者,也不是劳动者能够实现的。这种畸形属于资本私人占有者,属于法律和权力向这种畸形倾斜者。资本的权力就在于他能购买到这种倾斜力量,能购买到法律、法律后面的暴力。

  “私有制使我们变得如此愚蠢和片面,以致一个对象,只有当它为我们拥有的时候,也就是说,当它对我们来说作为资本而存在,或者它被我们直接占有,被我们吃、喝、穿、住等等的时候,简言之,在它被我们使用的时候,才是我们的。尽管私有制本身又把占有的这一切直接实现仅仅看作生活手段,而它们作为手段为之服务的那种生活是私有制的生活-劳动和资本化。

  ······

  我们看到,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唯灵主义和唯物主义,活动和受动,只是在社会状态中才失去它们彼此间的对立,并从而失去它们作为这样的对立面的存在;我们看到,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因此,这种对立的解决不只是认识的任务,而是一个现实生活的任务,而哲学未能解决这个任务,正是因为哲学把这仅仅看作理论的任务。”(马克思《手稿》第三笔记本【共产主义】

  结论:人的物质本质属于先天的,来自物质自然。而人的物质创造能力属于后天,伴随人的意识和思维成长而提高。人的物质性与动物共同拥有,但人的物质创造性却是人类独特的属性,与人的后天思维意识密不可分。基于人类的历史以及延续到当下的现实,人有别于动物:能够创造自己的物质生活,能够运用思维意识去把握这种创造活动。因而我们要说,人性都是后天的,先天的都是与动物共同的畜性。

  从历史的角度看,人之初性本善是对的。性恶是原始社会氏族领袖私有观念和行为造成的开端,也是这种观念和行为造成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解体。少数人的观念和行为,发展到今日成极端,成为社会主导意识。主导社会物质生产的阶级,也主导了社会精神的生产。

  【文/士心,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