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选》:克服片面性,使用辩证法
——“对我们工作的看法,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都是片面性的,这样看问题的人,现在在共产党里还是不少,党外也有很多。”
1957年,毛主席在党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进行了讲话。其中有一点就是谈片面性问题的。
片面性,就是思想上的绝对化,就是形而上学地看问题。用现在网络流行话术就是二极管思维,看问题走极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完全肯定一切或完全否定一切。
肯定一切,就是只看到好的,看不到坏的,只能赞扬,不能批评。说一件事情似乎一切都好,这是不合乎事实的。不是一切都好,还有缺点和错误,但也不是一切都坏,这也不合乎事实。要加以分析,要使用辩证法这个科学方法加以分析。
毛主席为何如此重视片面性问题呢?实际上,对于任何人,看问题一点片面性不带是不可能的。就像要求所有人都辩证地看待问题,这是困难的。毕竟每个人身处阶级地位、社会阶层不同,也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观察问题,处理问题,发表意见,有时候就难免带一些片面性。
但是对于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党员干部,肩负的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极大,这些人必须对自己要求严格,看问题要全面,不能违反辩证法,否则给人民的利益将造成极大的伤害。
当然,毛主席对于片面看问题的人采取的是:
应该进行批评,当然要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去批评,要帮助他们。
我们要克服片面性,使用辩证法。
关于片面性,有个人的事例极具代表性。他是一位媒体大咖,各大网络平台,不论何种社会热点,他一般会都很积极地评论。而其评论也充满着个人鲜明的特色。这个鲜明的特色就是:
立场总是摇摆不定,文章写得八面玲珑,于是网友总结了个规律:一三五胡锡进,二四六胡锡退,周日胡稀泥。
胡锡进喜欢蹭热点,由于研究时间不充分,文章常带有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事态发展与他判断常相反,导致他经常被打脸。
加上他心思灵活,善于为社会名流递梯子,长于为权贵富豪找台阶,为此网友给他取了个绰号“胡叼盘”。
不信我们先看他发的这段评论,简单地概括核心主题就是: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
实际上,这样的大段论述,就是在表达一种前后否定的态度。关于这个问题,人民领袖早就论述过,“两个不能否定”,这是符合辩证法地加以分析地看问题。而胡大V在这里又大放厥词,发挥其聪明才智,片面地看问题。
不同历史时期,都有需要肯定的,更有需要否定的。但是要看历史主流和主要功绩。
前三十年正确的东西,我们应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