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发表吕永岩纪念邱少云特写《士兵意志的刻度》


  曾几何时,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的历史细节成为网络热点话题,引起30万网友点击关注。为此,邱少云家乡的某报记者,特意采访了邱少云当年的排长曾纪有,还原历史真相。85岁的老人显得十分激动,流着眼泪说:“我距邱少云5米远,亲眼看着火苗燎着了他……”他说,《我的战友邱少云》是我的战友李元兴写的,邱少云牺牲的细节确凿属实,文章没有详尽记录所有细节,但这绝不能就妄自推测邱少云的故事是杜撰的。作为一种精神基因,邱少云的精神已深深融入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之中。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专版报道——

奋飞

■曹慧民

  他过于苍老了,身子佝偻着。可就在这时,他昏花的老眼明亮起来,目光定定地盯着前方,面容也因此发生了改变,像哭,也像笑,痛苦与欣喜就这样奇妙地交织在一起,扭曲了老人的脸。

  那巨大的石头,也在此刻放出奇异的光芒。那里浮现一双坚毅的眼睛。眼睛的出现,让整个石头活泛起来—这哪是什么石头,那是一座活生生的人的雕像。

  他看着他,他也看着他。四目相对之时,老人猛然甩开旁人的搀扶,踉跄着一下扑在雕像上。

  花岗石上的人,立即通了血脉,气血翻涌着,化坚硬、冰冷为柔软、温热。邱少云头昂着,以匍匐之势,身躯从地上跃跃奋飞。

  “啊,啊,啊,我又见到你了……”撕心裂肺的痛哭从老人腹腔爆发,那一声唤,好不畅快、苍凉。

  老人用捧起什么一样的双手轻抚着他的脸。轻轻柔柔的一个举动,却形塑了一个民族心底的热爱与呼唤。

  66年前的今天,他在嘶鸣的烈焰中升腾,浴火重生,凝作大地上一座不朽的石雕。至今,不肯改变誓死的奋飞之势,灼照着后来人的浩浩心空。

  由于呼吸,石雕炽烈。

  

士兵意志的刻度

 

吕永岩

  1、楔子

  暗夜、灌木、衰草,近在咫尺的敌人居高临下密集的火力网。

  感受到这一切的时候,邱少云的耳畔响起师长向守志铿锵有力的话语:“拿下391高地,胜利的关键在潜伏,潜伏的关键在不暴露目标,不暴露目标的关键在信念与纪律……为了整体,为了胜利,哪怕面临死亡,也绝不能暴露目标!”

  邱少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87团9连战士。391高地位于上甘岭西侧,周边地势平缓,便于美军重装机械化部队发挥火力和机动优势。为抵御敌人的进攻,15军动用了主力44师,同时配属了邱少云所在的87团以及大量火炮。

  这是抗美援朝战争进入1952年秋季有限进攻阶段,也是上甘岭战役打响前夕。

  391高地是敌人设在我军阵地前的一颗“毒牙”。占据在高地上,敌人可以毫不费力地俯视我纵深前10多平方公里的阵地,严重威胁我15军与右邻第38军结合部的安全,威胁上甘岭的安全。

查看余下7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