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夕,再次呼叫“81192”
每年清明前夕,“81192”这串数字总会带起一份思念。
22年前的今天,“海空卫士”王伟驾驶的81192号战机,犹如利剑出鞘,扑向来犯敌机,再也没有回来。22年来,国人从未忘记、从未停止呼唤“81192”回家。这份悲情,持续转化成国人的强烈共情。
3月29日,湖州组织师生、退役军人、社区居民到王伟烈士纪念碑前开展祭奠活动
一
在飞行员当中,流传着这样一个颇具“泪点”的“典故”:毕业答辩上,教官问:“歼5战机的机炮有多少发子弹?”飞行员不假思索地回答256发,但教官却严肃地纠正“是257发”,如果最后机炮子弹告罄,而敌人仍然对祖国与人民有威胁,你和你的座机就是最后一发子弹。
现实中,王伟就是那第257发子弹。
年年今日,王伟为何总能带给我们触动?正是因为那一个个“不能忘却的记忆”。
那是一种“不畏强敌舍身赴死”的毅然决然。据报道,2001年4月1日,美军一架侦察机进入我专属经济区上空。王伟奉命对其进行跟踪监视。在飞行过程中,美侦察机多次无视警告,在飞行中突然大转向,与王伟驾驶的战斗机发生碰撞。王伟跳伞,永远留在了海天之间。“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重复,你们继续前进!”这是王伟最后的应答。22年来,在祖国的碧海蓝天中,我们似乎听到,王伟的铿锵之声依然在回荡。
那是一声“铭记历史吾辈自强”的警钟长鸣。“81192”用生命划过的弧线,带给我们的震撼,不亚于中国驻前南联盟大使馆遭到北约野蛮轰炸时的那声巨响。王伟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世人:我们也许不够强大,但我们绝不屈服!这种实力悬殊下挣扎的痛,让我们不敢忘记耻辱,时刻发愤图强。
王伟烈士遗作《夙愿》 图源:央视新闻
那是一个“大国崛起耀我中华”的强军梦想。王伟曾创作名为《夙愿》的油画,画面中他驾机从中国航空母舰上起飞,在海洋上空自由翱翔。彼时,中国还没有自己的航空母舰,而放眼今天,“辽宁舰”成军,“山东舰”入列,“福建舰”下水,中国已进入“三航母时代”。随着近年来歼-20、运-20、空警-500等一大批主战装备集中亮相,中国空军历史性跨入战略空军门槛,夙愿正慢慢成真。
一位历史学家说过:“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
王伟“你们继续前进”的遗愿,我们岂能忘记?
二
在英雄辈出的今天,为什么王伟显得那么“特别”?仔细想想,是因为他的牺牲警醒了国人,他的英勇激发起我们最朴素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