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举起玫瑰和镰刀
图源:王凡《流水线上的打工妹 深圳》
妇女节的到来,伴随着铺天盖地的营销广告——“女神节送好礼”。
当消费主义占据妇女节文化话语权,各种被打上刻板女性性别符号的商品充斥着我们的感官时,是否会有人,从狂热的环境中冷静头脑,忆起妇女节设立的初衷?
它是,从劳动妇女坚毅的血泪中诞生的节日,纪念着她们在历史上为争取自身解放向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压迫不屈与团结战斗的模样。
消费主义只会宣扬,新款化妆品上市,却对其毒害女性身体视而不见;消费主义只会宣告,卫生巾“三八节”半价,却对女性卫生用品质量问题闭口不谈。没有人在意女性真正需要什么。妇女如同贴着二元性别符号标签的鱼肉,所有人只是想从她们的身上分一杯羹。
ABC卫生巾事件使多少女性忧心忡忡?偷工减料、卫生监管不到位,这就是在经期拖着流血的身体的女性所得到的昂贵又廉价的卫生护理。贴身衣物ph标准最低也需b级,有多少卫生巾的ph标准仅为c级?包装上轻描淡写着“过敏请停止使用”,我们仿佛拥有使用与不使用的自由。可在垄断市场上,放眼望去,哪里有供我们选择的权力?
妇女的权利本应在纪念之日得到最大的呼告,可如今她们的心声无人倾听。社会依旧走其老路规训妇女,僵死的二元性别制将妇女牢牢束缚在父权制“贤妻良母”的桎梏中,仿佛这便是她们一生的使命;高开叉的旗袍、不舒适的高跟鞋似乎是女性从胎盘中携带而来,中性打扮、性格豪放的女士被称为“像男士”,为何这不能被称为是女性原本而自然的模样?
妇女地位的越发衰落,使妇女节甚至沦为官僚政治的玩物。以“节庆”为由强制女性排练节目,表演给谁看?或举办意义不明的活动,诸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强制妇女参与活动本身就是对其自由权利的剥削,随时随地可进行的体育运动居然成为节庆之日领导的“恩赐”。究其背后,是不负责任的一些官僚将她们视作政绩筹码,是将女性主义僵化成摆拍的笑脸,以冰冷苍白的数据代替温暖火红的幸福。
妇女本就自立自强,无需被谁捧在手心;妇女本就天生丽质,无需对谁浓妆艳抹。
一、多重手段异化女权主义
妇女节作为一个极具革命性的节日,却大范围的被今天的建制保守主义者招安的悲剧已然是一个普遍的现实。新旧权贵对革命意识形态的偷窃和招安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譬如蒋介石盗用三民主义)。社会意识总是依附于社会存在,再先进的革命思想如果为反动的物质力量所用,也只能论为堂皇的掩饰和混淆视线的工具。
当"劳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豪迈宣言沦为某些部门工作报告中的标准化模板和惯用的宣传话术,当部分地区三八红旗手的评选演变为部门内部的关系博弈——我们不禁要问,建制保守主义者究竟如何完成对革命符号的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