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妇女节讲两个小故事,再推荐一本书

2024-03-11
作者: 公共社会科学 来源: 零号笔记本

  文| 江春琦

图片

  节日期间总是最纠结的时候。我本人不是一个礼数很全的人,逢年过节没有向长辈群发祝福的习惯,也没有走亲访友的习惯。如果在公众号端祝谁“节日快乐”,我也不太敢。有一次我在公众号端祝大家开斋节吉庆,后台就有人来骂我,说我是什么“肆仁邦余孽”,给我极大震撼。首先是惊讶——那四位有过开斋节的习惯吗?还是他们对开斋节的政治意义尤其重视?可能我历史不太好,反正最后问了不少人,有“左派”朋友,有穆斯林朋友,也有单纯喜欢节日放假的朋友。但是即便大家一道“专家会诊”,最后也没能诊出个所以然出来。其次是害怕,原来祝人节日快乐就成“余孽”了,无论如何,反正本余孽自此就真的不敢随便祝大家节日快乐了。

  好吧,接下来我们介入正题。这篇文章我给大家分享两个小故事,推荐一本书。

  第一个小故事是小编有一段时间和一些朋友一起做文章编译,有一位朋友编译过一篇文章,大概是讲社会行动者推进反家暴与反性骚扰立法的。我记忆很深,发出来之后马上就有一位读者朋友质疑这个研究“偏颇”,只用了“少数新闻报导”,所以“实证材料”不足,问我如何看待他的批评?关于这个批评我是很疑惑的,因为作为学术论文,两位作者按照学术要求讲了自己的材料是哪里来的(很清楚,当然不止“少数新闻报导”)。最后我给这位读者朋友也写了回复,指出他对该文提出“实证材料不足”的批评好像存在事实错误,至于“偏颇”,可能需要进一步解释。但是很遗憾,直到这篇译稿被人举报删除,这位朋友都没有回应我。当然,这篇译稿也受到了原作者的关注,当时的交流很愉快。虽然文章由于一些原因没有留下来,但是因为和原作者的交流很开心,所以在我看来那次翻译是我自己比较满意的一次。当然,关于第一位读者朋友,我总是觉得,评价他人立场“偏颇”,一般就是不认可文章的立场或问题意识。我认为,针对学术研究与公共写作,批评他人立场“偏颇”是最没有价值的攻击,如果一定要这么批评,也麻烦能把自己认为公正立场摆出来,不要含糊其辞。摆出立场,各自争取支持,我认为正常的公共领域讨论本该是这样。

  第二个小故事是我看董一格老师的讲座视频。她非常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女性问题,也尝试把“再生产劳动”的视角纳入这一框架。这个研究思路给我很大教益,我认为是勾连了性别议题与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当然,在学术视角之余,她也提到自己研究毛时代性别问题的初衷:因为谈及女权,身边很多男性都会主张,中国女性解放在毛时代已经完成了,她觉得这个主张很反常识。不知道董老师研究兴趣的缘起,能激起多少读者朋友的共鸣?

  谈到这个问题,就终于可以进入正题了。董一格老师的研究兴趣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七十年,但是女性与中国革命,与现代中国的关系却更早就开始了。如果读者朋友同样对中国女性的历史感兴趣,我会在这里隆重推荐贺萧老师的《妇女与中国革命》。话不多说,上链接!(老规矩,失效不补):

  https://pan.baidu.com/s/1KjDOUKvHPwX3plHbbW5BxA

  提取码:j1dn

  当然,需要承认的是,我对女性主义的理论脉络(不管是哪个主义的女性主义)是不太熟悉的。女性主义相关的大部头著作,我真的看完的,只有董一格老师的博士论文与最近的《卡利班与女巫》(也包括费德里奇近期出版的另外两本书)。贺萧老师这本书我自己也尚未看完。但是读到现在,觉得学到许多。因为是中国历史,体例偏教科书,所以也很好读。特此推荐给大家。

  最后,本余孽还是希望大家在节日里真的可以快乐,自由吧。也希望在我们熟悉的土地上发生的历史,能赋予我们一起去追求我们想要的快乐与自由的勇气。毕竟,小编还是认为,这个世界已经为人们创造出了足够多的苦难,没有人应当因为自己的生理性别、性别认同或者性取向而受到额外的痛苦,歧视与焦虑。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