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华:看莫言是如何诋毁土地革命的

2024-03-12 3961 2
作者: 董小华 来源: 昆仑策网

  莫言自己本人最看重的作品无疑是《生死疲劳》,莫言在提及他的小说《生死疲劳》时,曾不无得意地说:

  “诺贝尔奖评审团之所以将奖项授予我,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完整阅读了《生死疲劳》这部作品。”

  据说莫言只用了43天,平均一天睡3小时写1,65万字,连睡觉也有一半的脑细胞在工作,最终写出了幽默搞笑的长达55万字小说《生死疲劳》,是什么样的情感让他日夜兼程,乐此不疲呢?

  有一个莫粉在评价《生死疲劳》这部作品时,认为这部作品揭示了地主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命运。在土地改革中,地主失去了土地,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牺牲,进而不断在生死轮回中挣扎,寻找自己的生存之路。

  然而莫言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却不这么看,颁奖词是这样评价莫言作品的:

  “莫言的故事用神话和寓言做掩饰,将价值观置于故事的主题。在莫言笔下没有毛时代中国的标准人民,而是充满活力、不惜用不道德的手段来满足他们的生活,打破被命运和政治划下的牢笼。莫言所描述的过去,不是共产主义宣传画报里的快乐历史。他用夸张、滑稽模仿加上变异的神话和民间故事,对50年来的宣传进行修正,并令人信服。……

  但他描述的猪圈式的生活,令人亲历其境。意识形态和改革运动来来去去,但人的自我和贪婪恒在。而莫言为所有小人物抱打不平,无论是日本侵华期间、毛式恐怖之下、还是今天的生产狂潮中面对不公的个体。”

  看到了吧?相较于莫粉的轻描淡写,从颁奖词的口吻中,明显可见莫言作品的政治内涵大于生活内涵,控诉性大于趣味性。

  如果你具有深邃的历史性眼光,那你就不难发现,颁奖词所言,确实贴合实际的准确剖析了莫言的作品。其中对土地革命示假隐真性的歪曲描写,更是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这种歪曲不仅体现在对土改政策上的抹黑,而且土改干部也被莫言描述得如地痞流氓,不堪入目。

  如《丰乳肥臀》中的段落:

  “一乘双人小轿,抬来了一个大人物,十八个背着长短枪的士兵护卫着他……这个人是最有名望的土改专家,曾经在潍北地区提出过‘打死一个富农,胜过打死一只野兔’的口号…………大人物的十八个保镖,站在台子上,一个个面孔如铁,杀气逼人,好像传说中的十八罗汉。台下鸦雀无声,孩子们懂点人事的便不敢哭泣。不懂人事的刚一哭泣便被xx子堵住嘴……大人物稳稳当当地坐着,他那两只黑眼睛一遍一遍地扫视着台下的百姓。人们把头扎在双腿之间,生怕被大人物看到自己的脸……大人物阴鸷的眼睛在母亲的脸上做了长时间的停留……大人物清清嗓子,慢条斯理地,把每个字都抻得很长。他的话像长长的纸条在阴凉的东北风中飞舞着。几十年当中,每当我看到那写满种种咒语、挂在死者灵前用白纸剪成的招魂幡时,便想起大人物的那次讲话。”

查看余下8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