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峰:城乡二元结构视野下的乡村振兴
当前中国仍然存在显著的城乡二元结构,其中最重要的表现是城市远比农村经济发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大。“2016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仍分别高达农村居民的2.72倍和2.28倍”。正是基于城乡发展的严重失衡,中共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缓解当前中国发展中城乡不平衡的问题。
一般地讲,通过乡村振兴来缩小城乡差距,缓解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完全正确的。不过,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当前城乡二元结构产生的原因,以及不能采用正确的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就可能造成新的发展不平衡,甚至新的各种问题。本文拟讨论城乡二元结构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契合关系。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策略
自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学界和政策部门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地方政府则已开始将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到地方政府近期重点工作中了。
当前学界、政策部门和地方政府的一大共识是,乡村振兴必须要以“产业兴旺”为基础,发展农村产业,吸引人才回流,让农民富裕起来,才有可能实现“乡村振兴”。
关于产业兴旺,比较典型的意见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部长叶兴庆的观点。叶兴庆说:“农村局限于发展农业、农业局限于发展种养,在我国这种资源禀赋条件下,农民不可能得到充分就业,乡村不可能得到繁荣发展。现代化的农村,不仅要有发达的农业,而且要有发达的非农产业体系。为此,要瞄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新变化,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现代食品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为引领,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农村产业体系全面振兴”。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关于产业兴旺是这样说的:“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要从农业内外、城乡两头共同发力,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做大做强高效绿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乡村服务业、乡土特色产业、乡村信息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为乡村的全面振兴奠定物质基础”。
从地方政府目前重点着手规划的工作来看,在当前中国农产品总量过剩的背景下面,工业进园区,农村不再可能发展“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乡村工业,唯有发展可能的就是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或一二三产业融合。实际上,地方政府发展休闲农业正是由中央各部委推动。2015年农业部、财政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农加发[2015]5号),2016年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印发《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农加发[2016]3号)等系列政策出台。2018年4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的通知》(农加发[2018]3号),明确提出“到2020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力争超万亿元,实现业态功能多样化、产业发展集聚化、经营主体多样化、服务设施现代化、经营服务规范化,打造一批生态优、环境美、产业强、机制好、农民富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通知》要求“充分利用政府、社会和金融机构等不同渠道资金,加大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改造提升一批休闲农业村庄道路、供水、医疗、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扶持建设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特色充分的美丽休闲乡村(镇)、休闲农业园区和休闲农庄,鼓励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特色民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