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三个儿子哭一场”:农民态度剧变的特殊根源
【导读】随着三胎时代到来,相应的鼓励生育政策也在各地纷纷出台,这对于农村地区本是一大利好。然而,新生代农民却也面临着想生而不敢生的难题。
本文指出,年轻农民的三孩意愿与他们婚后在哪里生活、生活成本高低有直接关系。根据调研,年轻农民尽管比城市年轻居民有更强的生育意愿,但也需要考虑生育成本、抚育成本、教育成本以及子女婚配成本。以“天价彩礼”为代表的婚姻成本不断攀升,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生育多胎的意愿,以至于生育多胎的农民叫苦“生三个儿子哭一场”。为何“天价彩礼”愈演愈烈?原因有两个,一是农村适婚性别比高,尤其是2010年后,农村婚姻流动加速,“90后”女孩加快向东部地区、城镇流动,留在农村结婚的“90后”女孩减少,抬高了农村适婚性别比,更加剧了农村婚姻市场竞争;二是年轻农民城镇化加速,通过婚姻进城,女方家庭向男方家庭索要包括“天价彩礼”的高额婚姻成本,推动小家庭进城,实现家庭成员在城市发展。
本文更进一步指出,年轻农民城镇化加速的真正原因,是“80后”“90后”农民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年轻农民城镇化最重要的目的是为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而最近二十多年城乡教育差距凸显,农村基础教育颓势未有逆转,对他们的生育意愿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让中国最有生育意愿的年轻农民敢生能生,必须从教育配套支持措施入手。
“天价彩礼”、城镇化与农民三孩生育意愿
“天价彩礼”抑制农民生育意愿
“天价彩礼”背后透视的是婚姻成本及婚后的生活成本问题,年轻农民的三孩生育意愿与他们婚后在哪生活、生活成本高低有直接关系。
据实地调研,从南到北,农村生育观念虽然在改变,从重视生育数量到强调生育质量,农民越来越重视子女教育,但与城市年轻居民相比,年轻农民的生育意愿还普遍较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村传统生育观念包括传宗接代、多子多福、人多力量大等观念还有一定影响;二是农村是熟人社会,在生育上容易跟风和比较,一家生了二胎、三胎,其他人也要不落后;三是父母带小孩,年轻农民敢生多胎。隔代抚育在农村是常态,年轻人生育子女后外出务工经商,小孩丢给爷爷奶奶照看。当前农村中年人一般是五十岁上下,属于壮年劳动力,完成了人生任务,精神压力、物质负担小,有时间、有精力带孙辈。
以上解决了年轻农民愿不愿、敢不敢生多胎小孩的问题,接下来最核心的就是他们能不能生多胎的问题。年轻农民需要考虑能不能承担生育成本、抚育成本、教育成本以及子女婚配成本。以下是2020年底回老家听我母亲讲的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