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三个儿子哭一场”:农民态度剧变的特殊根源

2021-08-13 6461 5
作者: 杨华 来源: 文化纵横

  【导读】随着三胎时代到来,相应的鼓励生育政策也在各地纷纷出台,这对于农村地区本是一大利好。然而,新生代农民却也面临着想生而不敢生的难题。

  本文指出,年轻农民的三孩意愿与他们婚后在哪里生活、生活成本高低有直接关系。根据调研,年轻农民尽管比城市年轻居民有更强的生育意愿,但也需要考虑生育成本、抚育成本、教育成本以及子女婚配成本。以“天价彩礼”为代表的婚姻成本不断攀升,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生育多胎的意愿,以至于生育多胎的农民叫苦“生三个儿子哭一场”。为何“天价彩礼”愈演愈烈?原因有两个,一是农村适婚性别比高,尤其是2010年后,农村婚姻流动加速,“90后”女孩加快向东部地区、城镇流动,留在农村结婚的“90后”女孩减少,抬高了农村适婚性别比,更加剧了农村婚姻市场竞争;二是年轻农民城镇化加速,通过婚姻进城,女方家庭向男方家庭索要包括“天价彩礼”的高额婚姻成本,推动小家庭进城,实现家庭成员在城市发展。

  本文更进一步指出,年轻农民城镇化加速的真正原因,是“80后”“90后”农民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年轻农民城镇化最重要的目的是为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而最近二十多年城乡教育差距凸显,农村基础教育颓势未有逆转,对他们的生育意愿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让中国最有生育意愿的年轻农民敢生能生,必须从教育配套支持措施入手。

“天价彩礼”、城镇化与农民三孩生育意愿

  “天价彩礼”抑制农民生育意愿

  “天价彩礼”背后透视的是婚姻成本及婚后的生活成本问题,年轻农民的三孩生育意愿与他们婚后在哪生活、生活成本高低有直接关系。

  据实地调研,从南到北,农村生育观念虽然在改变,从重视生育数量到强调生育质量,农民越来越重视子女教育,但与城市年轻居民相比,年轻农民的生育意愿还普遍较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村传统生育观念包括传宗接代、多子多福、人多力量大等观念还有一定影响;二是农村是熟人社会,在生育上容易跟风和比较,一家生了二胎、三胎,其他人也要不落后;三是父母带小孩,年轻农民敢生多胎。隔代抚育在农村是常态,年轻人生育子女后外出务工经商,小孩丢给爷爷奶奶照看。当前农村中年人一般是五十岁上下,属于壮年劳动力,完成了人生任务,精神压力、物质负担小,有时间、有精力带孙辈。

  以上解决了年轻农民愿不愿、敢不敢生多胎小孩的问题,接下来最核心的就是他们能不能生多胎的问题。年轻农民需要考虑能不能承担生育成本、抚育成本、教育成本以及子女婚配成本。以下是2020年底回老家听我母亲讲的一个故事:

查看余下7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5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还是集体经济好。搞集体经济,村里可以盖房子,办学校,提供医疗条件。村里办工厂,农民在村里就能够当上工人。就不用千里迢迢去城里打工了。就不会出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之类的荒唐事。而且结婚基本上都是集体婚礼,没有天价彩礼的问题。农民的根本出路在于集体经济。
0条回复
那个时候虽然不富裕,没有吃饭、上学、医疗、住房的负担,只是添了一张吃饭的小嘴。但是,孩子从出生就分给口粮,就是吃返销粮(供应),最少也给八大两。现在农村添人口,有很多孩子都是中学生了,连起码应该分给的赖以生存土地都没有,不光没有任何抚养费,连个立锥之地也没有,这就是好多村农民的真实。
0条回复
社会风气为什么这样呢?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5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