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需要什么样的家校关系?
校园正义是一个学校秩序维持的基本正义,是学校出现违纪行为之后可以进行调试的规则体系和秩序结构。在贵州C镇调研时发现,当地的学校秩序维系较好,一些地区曾经出现的教育惩戒危机居然没有在当地发生,教师还拥有对学生的充分惩戒权,也未见到过家长因为谋利到学校闹事。因此,我们认为,当地学校保持了良好的校园正义。当地校园正义的维持,与当地的家访制度和家委会制度不为关系。
一
家访制度曾经在全国农村学校盛行,后来随着撤点并校,一些学校合并,一些学校撤掉,农村学校的区域空间被打破,导致很多学校不再进行家访。贵州则是因为一直要开展控辍保学工作而保留了家访制度,不仅小学进行家访,而且中学也进行家访。
贵州C镇的中小学从80年代至今一直保持了家访制度,家访制度分为常规性家访和临时性家访。常规性家访是在每年的2月和8月,这一时间刚好的在学生放完寒暑假开学之前,最初是为了控辍保学便于劝返而设置的,后来成为了常规性的制度。临时性家访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家访,尤其是在学生出现心理波动、成绩波动和情绪波动时,老师会到家中了解学生的情况。
家访制度的保留具有多重意义:
一是家访的过程是家校之间进行信息沟通与意见沟通的过程,家长能够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状态,老师也能够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状态。
二是家访的过程是家校之间达成教育统一意见的过程,家长和老师之间存在教育冲突和教育隔阂,老师和家长可以在面对面地亲密交谈中通过深度交谈得以化解。
三是家访的过程也是老师对家长进行再教育的过程,由于很多家长不懂如何教育小孩,而教师具有专业和科学教育学生的能力,他们可以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教给家长,使得他们习得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
四是家访的过程是一个形塑和强化学校权威的过程,学校俯身进入到学生家庭中,一方面意味着学校对于学生教育的重视,家长再不重视教育也得重视教育;另一方面则将学校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权威延伸到家庭中,使得学校权威实现家庭的在场,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会充分暴露在老师面前,使得他们不得不忌惮老师的权威。
五是家访制度对于学校而言是一种约束,由于老师每年要下乡入户进行家访,如果老师缺乏公心、能力不强,也会受到家长的质疑和否定,因此家访制度的保留使得老师和学校会进行自我约束,以此维持学校的权威和公信力。简言之,家访制度是一项约束家校双方、弥合家校矛盾、达成一致目标的制度。家访的效力,从当地老师还具有针对学生违规违纪行为的惩戒权即可以看出,有学生犯错了,老师还可以光明正大地惩罚学生,且家长会站在老师一边。有的家长会对老师说,“孩子不听话,您跟我狠狠地‘铲’(铲是扇巴掌的意思)。”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