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乡村振兴绝非农村人口县城化


1.jpg

【作者:何平】

  农村发展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现象,一个是在县城无法吸纳农民就业的情况下,不断鼓动农民进城,加速农村人口县城化;另一个是组织农民开创新型集体化道路,农村不仅没有外出打工现象,而且吸引了许多外来者,实现了农村就地发展壮大。以上两个现象不仅关乎农村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乎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一、农村人口县城化不是良策

  其一,中国农村人口比重绝不能依照美国。美国城市化水平几乎接近80%,住在农村的人口约20%。中国即使将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化,农村人口比重也不能依照美国。一是中美两国领土面积相差无几,但美国52%是平原,中国只有12%是平原,大型农业机械适用于平原地区,中国大面积的山地丘陵只能使用小型农业机械,客观条件的限制使中国的机械化水平不能与美国相比,因而完成相同面积的耕作,中国所需劳动力远多于美国。二是美国实行休耕轮作,中国实行全年耕作,因而中国所需劳动力同样多于美国。三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美国则以种植小麦、玉米、豆类产品为主。但水稻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农业,因而中国所需劳动力仍然多于美国。因此,依照美国农村人口比重,一味鼓动大量农民进城的做法,不仅是盲目的,而且注定危险。继续发展下去,一旦爆发粮食危机,后果不堪设想。因为我们不能采用美国的做法,将国内危机转嫁别国,也不可能得到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同情,相反,恰好给这些国家瓦解中国提供难得的机会。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偏要极力推进农村人口县城化,主张将农村土地流转到极少数人手中,其用意何在!

  其二,农民外出打工的实质原因并非农村真有那么多剩余劳力,而是城乡差距拉大,农村劳动收入极低的原因所致。随着农村人口不断流出,农村现有劳动力明显不足。与此同时,农户不得不放弃精耕细作,甚至干脆放弃承包地,进而导致农药、除草剂、化肥的使用量逐年增加,耕地荒芜现象愈来愈严重。至于如何从事农田基本建设,建设生态农业工程,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那就更无能为力了。这一现象充分表明,农业生产后劲不足,粮食危机正在逼近。站在国家备战备荒及应对疫情的角度看,显然不是一个好现象。

  其三,由于县城发展空间有限,不少农民进了县城不仅无事可干,而且背负着还房贷的重任。无奈,这些人还要种地为生,常年奔波于城乡两地。与乡下相比,县城生活成本要高出好多,农户从事农业劳动的情况往往是收不抵支。如:有的农户虽然在县城买了房,却交不起小区物业费和取暖费。

查看余下7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完全同意。任何城市化都是资本的案头肉,是人类的坟墓!
0条回复
党组织领导一切+生产资料共有制+按劳分配+人类科学技术体系矩阵库+法定内联网+开放复杂巨系统+整体激发+自我循环.系统升阶。本系统建构的核心能力目标是。国家需要发展的任何领域。都能集中起全国最大多数人的智慧攻关。任何领域的发展。都能受到上下左右相关领域的加持。14亿人民啊。重要领域想不成为世界第一都难!其它国家竞争不过社会主义,自然要学中国的先进经验。人类命运共.同.体成立。
0条回复
发展社会主义有没有秘诀,钱老认为有!总体设计思路。(我先抛砖引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群众路线 ,开新局。各单位各领域的共产主义者须带头,使本单位工农兵人民大众,纳入到一种能够反映人与人之间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身份的特定制度关系中,才能冲破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奴隶主义等级森严的压迫剥削制度文化,确立更具领先优势的发展基础。建构人民工社制度(巨系统整体机制),就能确立起这个基础框架。
0条回复
我认为, 马列毛主义理论中的经济基础论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指人类社会整体而言。具体到共产主义制度的建构,就是致力于发扬基于无产阶级生产关系的经济基础的生产力优越性。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