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文:关于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一些问题的思考

2022-05-13 1823 0
作者: 张国文 来源: 红歌会网

  关键词:宏观经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精神文明、财税制度、货币制度

  作者:张国文(原中国经济时报河北省记者站记者、资深媒体人)

  前言:自古以来,郡县治则天下安,乡村富则国家稳。在我国大力倡导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下,探寻我国乡村经济落后的历史原因,寻找促进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从城乡经济发展布局调整和财税、货币、社保制度改革,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围绕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城乡协调发展,走共同富裕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央经济工作的基本着力点。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刚刚提出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促进扩大内循环,实现城乡、地区均衡发展的背景下,把乡村振兴和乡镇、乡村经济发展置于经济工作和其它各项工作的重要地位就显得尤为迫切。

  乡村振兴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和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挑战。那么,乡村经济落后是怎么形成的?乡村经济应该如何发展?怎样才能使广大农村地区富裕起来?这些严肃的课题就成为了摆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干部,特别是经济理论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大力发展乡镇、乡村经济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在上世纪捌玖十年代,乡镇企业工业产值曾经占据了我国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转轨,我国进入了城市化的快车道,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进入城市,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我国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世界第一国际贸易大国,同时也成为了世界GDP第二大国。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特别是城乡、地域发展不平衡,我国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发展滞后,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人民群众的收入很低,从而决定了我国依然是世界发展中国家。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在国际局势动荡,城市房地产出现相对过剩,各类开发区野蛮生长后颓势显现,特别是城乡差距呈现出不断拉大趋势的历史时刻,暮然回首发现,那些始终坚守初心、守望乡愁、造福乡亲的地域,却呈现出乡镇、乡村经济繁荣,地域内城乡高水平均衡发展,走上了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成为了我国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学习榜样。

  浙江省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连续20年和36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同时,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位居全国各省区最低水平,最高最低设区市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1.67,是全国唯一一个所有设区市居民人均收入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

查看余下8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