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光:实现共同富裕,最重要的是什么?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战略目标
王伟光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代表委员交流时鲜明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穷的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富裕但是不均衡、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共同富裕发表重要讲话。深刻理解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世界意义。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生活富裕是人类的普遍愿望,共同富裕是人们的美好愿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中华民族素有追求共同富裕的远大理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礼记·礼运》就提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儒家代表人物孔子道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至理名言。中国从原始无阶级社会进入剥削阶级社会,奴隶阶级、农民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发动了无数次抗争运动乃至武装起义,反抗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帝国主义残酷的剥削压迫,憧憬共同富裕,然而一次次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科学社会主义形成之前,既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也没有切实的社会制度保证,共同富裕是不可能实现的。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十九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为贫苦人们描绘出共同富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愿景,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他们并没有指出达到共同富裕的历史必然和实现途径。直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的共产主义社会取代两极分化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指出了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剥削制度,再经过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美好社会的途径,才真正为工人阶级和全人类指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光明道路。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财富虽然可以共同享有,但是没有富裕可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财富虽然随着生产力发展而不断增加,但只实现了极少数人的富裕,与之相伴随的却是绝大多数人的贫困,贫富差距不断加大、两极分化越发严重。马克思深刻指出,资本主义在几百年发展进程中,一方面创造了以往任何社会形态所无法比拟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又制造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极是占人口比例极少数的资产阶级财富占有的高度集中,一极是占人口比例绝大多数的工人阶级及劳动人民贫穷的绝对积累。阶级矛盾对立激化,工人运动风起云涌,造成极大的社会动荡,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反抗斗争把资本主义几乎置于崩溃的境地。在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统治阶级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和长远利益,采取了一系列局部改良的办法,以缓解贫富差距悬殊、两极分化。但是,资本主义内在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它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两极分化问题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越发展,工人创造的财富越多,工人阶级和资本家、穷人和富人、穷国和富国之间的贫富差距就越大,两极分化就越严重,必然结局是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的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确立。
众人一听,喜大普奔,纷纷拍掌叫好:黄同志宅心仁厚,济物利人,不愧是天下闻名的大善人啊!杨白劳这是祖坟上冒了青烟了,才能摊上这样的大好事,历朝历代都没有过啊!太阳真的从西边出来啦!
杨白劳听后,心里猛地打了个寒颤,连声哀叹:惨了、惨了,黄老财不知又从哪里弄来的鬼点子,这回俺不死也要剥层皮了!唉,老天无眼呐!
分好不断做大的蛋糕,是事关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的根本问题。分好不断做大的蛋糕,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最重要的是什么?您怎么能只字不提小平同志在“这个道理”中所讲的 消灭剥削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