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社会主义公有制——评《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一个很大的题目,这里仅就钟建民的《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以下简称《公有制》)一文涉及的部分,探讨几个问题。
首先说明我赞成《公有制》一文的基本观点,即公有制必然消灭资产者,不消灭资产者就不是公有制。认为公有制并没有消灭资产者,那种公有制必然是假公有制,是假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已经是垂死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消灭资产阶级,剥夺者必须被剥夺。不过,对于《公有制》一文的论述,也存在一些不同观点。
经济关系与法权概念
《公有制》说:“从原始社会以来,各个社会都存在有公有制。就是在当今世界,不仅社会主义国家存在有公有制,而且资本主义国家也存在有公有制”。
“从原始社会以来,各个社会都存在有公有制”?“资本主义国家也存在有公有制”?不!各个社会存在“国有制”,资本主义国家也存在“国有制”,但是不存在公有制。
公有制与国有制是不同的概念。这里涉及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社会学的一个根本分歧。
马克思主义出现以前,人类的社会学理论都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认为长官意志(或者说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发展,甚至于根本不承认存在生产关系,更不承认生产关系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马克思发现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正好相反,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把“头足倒置”的社会学颠倒过来,使之有可能成为科学。
马克思认为的社会存在,就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关系,或者说是经济关系,包括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关系。因为生产关系是决定性的,因此简称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决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包括政治、文化等社会关系的性质,也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生产关系最终是由物质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的,这样历史的发展最终是由物质决定,所以称为历史唯物主义,与以前的由长官意志决定社会发展的历史唯心主义理论根本对立。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例如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奴隶的关系;封建社会地主收取佃农的地租关系;资本主义社会,资产者雇佣无产者,剥削剩余价值占有利润的关系等等,都是经济生活中的客观事实。
另一种是事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产权就是生产关系在人们主观上的一种反映,国有制就是其中的一种。国有制与生产关系有本质区别:生产关系是客观存在,而国有制等产权关系,则是生产关系在人们意识中的表现。
“从原始社会以来,各个社会都存在有公有制。就是在当今世界,不仅社会主义国家存在有公有制,而且资本主义国家也存在有公有制”,这是错误的论断。各个社会都存在“国有制”,而不是公有制;资本主义国家也存在“国有制”,而不存在公有制。这里把公有制与国有制混同,是错误的。只有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建立的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才是公有制,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产关系。国有制是一种产权关系,是人们意识对生产关系的一种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