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科学认识共同富裕的本质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2022-05-10 6397 32
作者: 王永昌 来源: 光明日报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必然趋向。我们要站在唯物史观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战略高度,科学认识共同富裕的本质内涵,正确把握共同富裕的总体方位,深刻领会共同富裕的文明意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

  共同富裕本质内涵深刻蕴含着历史辩证法

  追求共同富裕、实现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所系。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进程中,对推动共同富裕持续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国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对共同富裕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历史辩证法告诉我们,人类社会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各种矛盾交互作用的结果,那种僵化不变、单一直线发展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我们推进共同富裕实践有着客观的历史前提和社会条件,是完全符合历史辩证运动规律的客观现象。

  首先,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前提。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不可能实现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领导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过上更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基本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牢记党的初心使命,践行党的性质宗旨,就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不断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如果说推进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宗旨使命的话,那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前提和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决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决不能在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出现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其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前提。社会主义制度与共同富裕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必然会产生、之所以有优越性和合理性,就是因为它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更能解决经济社会两极分化现象,更能协调推进社会高效、公平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事实上,离开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前提,就根本谈不上有共同富裕。我们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就必然要推进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共同富裕实践。早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同志就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证,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毫无疑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成了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社会制度基础,这是我们推进共同富裕制度性的必然要求。

查看余下8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2条)

3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