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毛主席要在农村大办人民公社?
为什么,毛主席要在农村,大办人民公社?
寒牛出栏认为,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
一是跳出历史周期怪圈,二是新中国工业化所决定,三是农村农业本身发展需要,四是开创全新农村治理模式,五是农村需要共同致富。
我们逐条来分析。
1、跳出历史周期怪圈
中国历史上都是分田上户,单干了2000多年,盛世王朝周期就是300年左右。前面50年,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力,到了建国100年左右,基本走向繁盛。第二个100年,就开始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失业流民逐渐多了起来,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如果朝廷锐意改革,抑制地方豪强,控制土地兼并,保护农民利益,矛盾就会得到缓解,延长了和平稳定局面。
如果土地兼并情况失控了,就会加剧社会分化与动荡,繁衍出各种疑难杂症,诱发动乱。农村是中国基层政权,是国家治理的终端,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从某种程度上讲,农村能实现持续发展,保证农民安居乐业,是国家繁荣昌盛富强的基础。
毛主席总结了历史经验,要让中华人民共和国跳出历史发展怪圈,所以建国后着手改革农村基层政权与经济管理模式,从农业互助组过渡到农业合作社,最后升级为人民公社。毛主席早在延安时期就曾讲过:“在农民群众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穷苦。克服这种状况的唯一办法,就是逐渐地集体化;而达到集体化的唯一道路,依据列宁所说,就是经过合作社。”毛主席搞人民公社,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2、新中国工业化所决定
当时,新中国国情比较特殊。新中国刚成立时,一穷二白,穷到烂泥底了。
现在年轻人没有经历那个时代,感受不到穷困,只有了解近代史的人,或白手起家创业者,才能感知怎么回事。毛主席曾经讲过一段真实而沉重的话:“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新中国要完成中国工业化,需要农业提供原始积累,没有其它更好的法子。
中国人不能完全学西方发展工业化(主要靠侵略与战争完成原始积累),也不能学苏联畸形发展工业,牺牲农业只发展重工业的路子。毛主席经过头几年经济建设探索,找到适合中国情的发展路径,就是依靠农业来孵化工业,完成国家工业化原始积累。
最终目的是帮助中国产业转型,从过去农业大国,转型到工业大国。人民公社,从经济上讲,它是农村公有制经济模式,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总计9000多亿元的原始积累,平均每年200多亿,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前所未有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