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需高度重视:农民的家庭债务问题隐藏潜在危机
导语
“这么高的房价,这么重的消费,这么低的工资,这么卷的教育,只能混吃等死。”不少农民家庭都深感无奈。
在世代观感上,60后在撒手,70后在挣扎,80后想躺平,90后则越来越颓废。农民家庭债务化已经成为了由婚姻消费、教育消费、城市购房共同引发的结构性问题,农村已经不是城市发展的稳定器和大后方,也不再是城市应对风险的缓冲器,而是越来越被卷入经济积累甚至金融资本积累逻辑里的羔羊。
面对如此情况,该怎样避免农民家庭破产、县域内银行金融危机、应对潜在的偿付危机?
作者|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
责编|六书
后台编辑|童话
一、农民家庭债务化问题的突出特征
最近一年来在农村实地调查发现:以婚姻消费驱动和教育消费驱动而大量透支农民家庭收入和高额银行负债在城市购房为特征的农民家庭债务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此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农民充分就业隐患突出的背景下,农民家庭债务化问题所引发的潜在风险未来有被引爆的可能,在当前部分城市地区出现断供停贷并有可能蔓延的情况下,为防止风险可能在农村被引爆,从而造成城乡金融风险同频共振,酿成更加难以控制的局面,亟需引起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并做好提前应对的预案。
农民家庭债务化问题主要存在以下五大突出特征。
第一,除极少数富裕农户属于自主进城买房外,绝大部分中等收入农户群体购房都是迫于子女教育或婚姻消费两者的驱动。
第二,农民家庭债务化问题是全国性的普遍性问题,无论是东部还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农户尤其是中等收入水平的农户均深度卷入到以房地产为主撬动的金融系统中,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第三,支撑农民家庭债务化成为可能的微观结构是,改革开放以前出生的父代与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子代两代人的代际合力。一般模式是,父代掏空毕生积蓄帮子代付首付,子代则将未来二三十年的日常开支以外的剩余收入还银行贷款,必要时还需父代继续辛苦劳作与子代合力还银行贷款。简言之,一套城区商品房,几乎可以掏空农民家庭两代人合起来几十年左右的收入,并大幅挤压农民在其他日常生活领域的消费。
第四,绝大部分中等收入群体农户购房户中,在维持相对体面的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支出外,还掉银行按揭贷款后,父子两代的家庭户收入都处于紧平衡状态,应对额外风险的能力十分脆弱,从外表看,他们属于在城市购房的“殷实家庭”,从内在看,他们绝大部分恰恰属于“脆弱家庭”。
第五,农户家庭则因之变成了大多属于他们戏言的“两栖”或“三栖”“动物家庭”。对于东部地区农民来说,他们“两栖”于村庄和城市商品房之间,而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来说,他们则“三栖”于“村庄老家”、“老家县城”以及支撑他们在老家县城购房、生活需要而不得不外出务工的“务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