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起:他们有着浓重的向党情怀——周家庄回来有话说(二)
【作者按】对于周家庄,我是早就仰慕的,因为听过它们太多的事迹,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见学。巧的是,两年前的一次聚会,见到了晋州市人大副主任冯寸改同志、晋州市营里乡党委书记曹志涛同志,而曹志涛同志原来就任周家庄乡人民政府乡长。这样,今年的五一假期,我的见学心愿得以实现。
实打实地说,实地的见学,于我往日的耳闻而言,还是给予了心理上的不小震撼。因由,我梳理成文,分则以飨诸君。
(二)周家庄人有着浓重的向党情怀
就乡镇一级而言,我所掌握的情况,凡分田单干者,没有一个乡镇能像周家庄这样富有,像周家庄这样豪迈。而研究周家庄的发展历史,支撑着周家庄人前进的,正是周家庄人浓重的向党情怀。在此,仅举一例:
1982年,周家庄人站在了前进道路的十字路口上,面临着历史性的抉择。老书记雷金河,是位老革命,抗日战争打日本,解放战争搞支前,带领乡亲们成立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久经考验,对党忠诚,他把中央文件装在兜里,不知看过多少遍,吃饭不香,睡觉不宁,甚至整夜不眠。
县里的同志找他做工作,他说,1962年,大队划小队,主要是队长说了算。这一次,是要分田到户,主要是社员说了算。要一家一户征求意见,一户也不能落下。
他听到了老百姓的牢骚:“先分地,后分队,一步一步往后退,一直退到旧社会。”他也听到了党员的议论:地分到一家一户,干活靠自己,吃饭靠自己,关起门来过日子,就会滋长个人主义,谁还关心集体?再说了,集体没地了,没财产了,就剩下一个空名了,谁还依靠你?人心散了,政权也不好巩固了。
雷金河心里很明白,也想得很远。他向大家坦陈自己的内心:一旦全分了,就会出现富的富、穷的穷,就要两极分化,孤寡老弱户怎么办?军烈属怎么办?残疾人怎么办?共产党员不能只管自己,不能忘了入党誓言啊!
周家庄是靠集体壮大起来的。他们知道,集体就是组织,组织起来就力量大。有组织就不孤单,有组织就有归属感。单干,心里想的是自家;集体,心里想的是公家。是共产党拯救了我们这些穷苦农民,我们要感恩共产党,跟定共产党,走共同致富的路。
1982年11月30日,是周家庄人刻骨铭心的日子。全社同时举行公决:是推行“大包干”,还是坚持“大集体”?
上午9时,全公社10个生产队的社员,不分男女老少,分聚在各个生产队,等待着全体社员表态的那个重大时刻。
那场面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各个会场群情振奋,按捺不住,争先表态,如同火山爆发。全社3055户,众口一词,一个心声:不分田,不包干,不单干,不耍独腿。还是集体干,合伙干,咱们公社不能变。”激动的人群甚至喊起了口号:“不单干,不包干,一心一意集体干。”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