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伟 | “无人种田”是个假问题:如果种田能赚钱,没人会拒绝多出来的收入

2023-11-08 2153 3
作者: 梁伟 来源: 新乡土公众号

  一、无人种田的谬误

  近些年来的中央政策文件,不断强调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土地集中规模经营,解决“谁来种田”的问题。学术界也存在一种声音:在年轻人不愿意种田、不会种田,农业劳动力不断老龄化的背景下,未来谁来种田?可以说,在当下的政策界和学术界,“无人种田”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话语。政学两界之所以担心“无人种田”,主要是出于劳动力再生产的考虑。主流观点认为,现在这一批农民有可能是“最后的农民”,现在的年轻人普遍不愿意种田,当这一批农民退出以后农业将后继乏人。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中老年人种田是不争的事实。中部地区某市曾对农业经营主体的年龄结构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务农人口的年龄集中在23岁至70岁,大部分集中在51-60岁阶段。其中23-40岁的人口占15.9%,41-50岁的人口占14.6%,51-60岁的人口占41.1%,61-70岁的人口占22.5%,70岁以上的人口占5.9%。换句话说,农业劳动力的主力是51-70岁的人口,占务农人群的63.58%。该市农业部门认为,未来10年时间内将有近60%的务农人口是60-65岁的农民,无人种田将成为一个大问题,因而农村土地集中流转面积必须达到耕地面积的60%以上,才能解决“谁来种田”的问题。

  年轻人不愿意种田,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不仅体现在农业劳动力的年龄结构之中,还直观地反映在年轻人的职业选择上。笔者在农村调研时,经常听到老年人这样讲:“年轻人不愿意种田,他们也不会种田,让他们稻田里去,可能连哪个是秧苗哪个是杂草都分不清”。笔者遇到的年轻人,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有点文化的,有点本事的,肯定都想到外面去上班,没几个愿意种田,又赚不到什么钱,还很辛苦。再说了,上了大学再回来种田,感觉太亏了”。正因此,基层流转着这样一句话:“80后不想种田,90后不会种田,00后不问种田”。

  表面上看,随着农业劳动力普遍老龄化,年轻人又不愿意种田,“无人种田”似乎就成为了一个真问题。但这个判断经不起逻辑推演,更经不起基层经验的考证。

  我们先从逻辑上审视“无人种田”的判断。

  一方面,如果站在某个家庭承包户的角度来看,“无人种田”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按照传统的农业劳动力再生产模式,上一代人年龄大了以后,土地就交给下一代人来耕种。一旦下一代人因为种种原因不再种地,该承包户的土地就出现了无人耕种的问题。但是,中国有2亿多农户,户均耕地面积不足10亩,对于农民来说这些土地还是太少。所以部分农户的土地无人耕种时,其他农户完全可以流转过去。更何况,并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种田,总有一些年轻人因为各种原因出不去,只能留在村里种田。前提是,种田的收入能够养活年轻人,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经营规模,耕种自家承包地显然是不够的,大多数农户不种田恰恰给这些人提供了种田的机会。按照现在的生产力水平,一对夫妻管理200-300亩土地不存在问题,东部发达地区更是能达到300-500亩甚至更多。也就是说,即便村民小组里的绝大多数农户都不种田,几个在村农户也能把土地全部种起来。

查看余下7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种田?现在只能看到网上有极个别的老人(80多岁)和无腿无脚的人在田里收割稻穗。现实社会中,还有就是原来集体种三季,变成了老板一年种一季好田,水田,大约占农田的总数的40%以下!
0条回复
大幅提高粮食收购价,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这么浅显的道理,不知堂上是怎么想的?
1条回复
我爱山楂树一旦大幅提高粮价,其它各种各样的商品也会大幅涨价,谁敢冒这个险?除非国家把该涨的价直接补贴到种粮农户手中。
1年前•广东   30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