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娟 | 小农户正被加速挤出,要么是大资本种地,要么土地抛荒
自从农民开始城市化流动,部分农民就开始退出土地,农村就产生了土地流转现象。土地流转速度与农民向城镇转移的速度相适配。2008年—2016年左右,全国各地兴起了一波土地大规模流转的热潮,主要是政府强制推动的。地方政府鼓励工商资本下乡流转土地,强制小农户退出土地。之后,相关部门调整土地流转政策,不再鼓励土地大规模流转。工商资本下乡也产生了普遍的“毁约弃耕”现象,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工商资本拖欠农民土地租金、土地抛荒等问题。这一波土地大规模流转热潮就没有继续。从最近两三年开始,因为土地不好耕种、农业利润降低、农民家庭生命周期变化等,小农户又开始加速退出土地。这一轮土地流转高潮主要不是政府强制推动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农业朝着两个方向去发展,一是土地向经营规模超过300亩的资本集中,一是土地抛荒。
一
在农民城市化流动过程中,部分农民外出务工,部分农民仍然留守农村继续耕种土地。留守农村的主要是老人和妇女。外出务工农民自发流转土地,产生了中农群体。农民的土地主要在亲友之间流转,土地租金较低,亩均200-300元,甚至不要钱。这样,农民的亩均收入就可以达到1000元左右,农民耕种30-50亩土地,就可以获得3万-5万元的收入。农民还可以有很多副业,养猪、养鱼等,能够增加家庭总收入。在打工收入较低的时期,这样的收入水平不低于外出务工。当时,农民家庭开支也不大,每年3万-5万元的收入也可以维持家庭开支。通过土地自发流转,在南方水稻种植区,农村产生了一个种植土地面积30—50亩的中农群体,在北方旱作区,中农的土地经营规模可以达到50-100亩。如果是种植棉花,10亩地也是中农。中农群体的种植面积不大,农业投资不多,普通农民都可以成为中农。这样看来,中农也是小农户的一部分。
当前阶段,小农户和中农都在加速退出土地,土地流转率进一步提高。中部地区A县的土地流转率达到43%,B县的土地流转率达到68%。B县的一个村庄之前基本上都是农户自己耕种土地,2018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有20%的农户退出土地,2023年有50%的农户退出土地。小农户和中农退出土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农业亩均利润降低,包括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都在降低。农业绝对收益降低一是因为农资持续上涨,二是农业机械化带来的农业资本投资的增加。不计算农民的劳动投入,亩均收入可能只有200-300元。农民调侃道:“种一年田只有200元,打工一天就有200元”。在农业绝对收益减少的情况下,如果以粮油的目的的种地就很不划算。农村老人即使不外出打工,也会选择退出土地。老人只耕种1-2亩的口粮田,以减少家庭开支,也可以打发时间,不愿意耕种超出口粮田的土地。相对收益的降低,一是相对于打工收入,现在夫妻俩外出务工年收入可以达到8万-10万元,二是相对于家庭开支的增加,农民日常生活开支增加。不算大额开支,现在农民家庭的日常生活开支都要有7万-8万元甚至更高,每年3万-5万元的收入难以维持家庭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