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远:乡村如何避免官僚主义再生并实现再集体化

2024-05-25 1612 0
作者: 向远 来源: 昆仑策网

图片

  4月25日,民间三农问题研究学者何平在“昆仑策”首发《官僚主义是乡村振兴的最大障碍》一文,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先后有曹山明、智广俊等学者跟进撰文批判官僚主义对乡村振兴的阻碍及破坏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在推进乡村集体化过程中降低甚至排除官僚主义影响的思路和途径。为此,我从底层农民的视角,尝试着写出自己的感想和思路,希望能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一种新路径,以利于研究探索乡村振兴之法,避免官僚主义的再滋生,并推动乡村的再集体化。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才能实现乡村的再集体化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改革具有积极的历史价值,但如今,包产到户的红利已难以为继,负面作用乃至弊端越来越大。物极必反,很多专家学者看到了症结所在,希望推动乡村的再集体化从而实现乡村振兴,其实中央早已给出了实现的路径和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实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推动乡村的再集体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必须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的力量,积极推动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探索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如此,也才能推动乡村振兴。

  当前我国乡村大多处于“地碎人散”状态,这是乡村难以振兴的核心问题。大量实践证明,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最有效、直接和经济的办法是通过村两委或村民小组,组织村民民主协商,制定方案,一举实现“地合人和”,推动乡村从小合和走向大合和,这也是推动乡村再集体化的必要过程。多年来,一直有村庄或村民小组进行过类似尝试,取得了好的效果。如广东的叶屋村、湖北宜昌的宝月寺村与山西灵丘的田脊梁合作社等。至于这些探索的很多瑕疵,会在学习提升和实践过程中得以消除。

  促进“地合人和”,除了民主协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几乎再找不到更好、更有效的办法了!现在有些地方政府在推动“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实现小田并大田;还有通过土地整治,实现了一户一田或多户一田,但注意力集中在推动“地合”工作,而更重要的“人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工作却较少考虑,甚至被忽略了。

  通过民主协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才能促进“地合人和”。让农民自己当家作主,唤醒他们提升民主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应该成为振兴乡村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推动乡村再集体化的必经之路。从乡村振兴的很多案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有些乡村干部正在这条道路上进行探索践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查看余下7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