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山明:官僚主义之于乡村振兴

2024-04-30 1574 0
作者: 曹山明 来源: 昆仑策网

图片

  【前言】官僚主义之于当年乡村集体化的影响,在何平老师的《官僚主义是乡村振兴的最大障碍》一文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论述,本人完全同意何平老师的观点。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官僚主义存在的渊源,以及在推进乡村集体化过程中排除或者降低官僚主义影响,确保乡村集体化顺利推进的思路和途径。

  一、官僚主义的渊源及中国传统朝廷制度的等级组织性质

  中华文明的核心和基础是农耕文明,但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从三皇五帝开始建立了相应的社会管理体系,从五帝时期的禅让制,到从禹开始的家天下,再到周朝的分封制,及秦王朝开始建立的郡县制,中国古代社会在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以君王为核心的,以礼制和法制相互补的完整从事社会治理的传统官僚体系。

  在中国传统的帝王朝代统治制度下,所谓的官僚实际上是受雇于朝廷的社会管理人才,由朝廷授予官称和赋予相应的工作职能和权力,领受朝廷所赠与的俸禄,由此成为官家之人,与帝王形成君臣关系,即主人和奴仆的关系。朝廷的整个官僚组织体系本质上是一个等级森严的雇佣制社会组织体系,和西方的团体格局相似,只不过西方团体的组织理念基于宗教的信奉上帝思想,而中国官僚团体的组织理念基于“忠君”思想。

  以朝廷官僚组织体系是一个凌驾于全体乡村农民之上的,以实现朝廷统治为目的的,通过收取地方税收获得朝廷生活资源、整个朝廷官僚组织体系经济运行资源、行使国家管理职能和支持朝廷维持国家军队体系运行等国家机制运行的行政管理体系,因此对地方具有行政管理权和税务资源管辖权。朝廷管理组织体系是一个自上而下,覆盖全国每一个行政区域的朝廷任命和派出机构的网络体系,像树根一样将朝廷的触角延伸到全国各地,将财富从各地汲取到朝廷中心。

  自科举制度创立以来,依托朝廷统治体制,做官当老爷,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是历代中国读书人的追求目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理念表达了传统社会精英通过服务朝廷获得社会地位提高和暴富捷径的想法,使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的主流变成了一个依附于朝廷官僚体系的特殊群体,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官本位”思想,即以官职高低决定社会地位,“官大一级压死人”,形成了严重的等级概念,对乡村的老百姓更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心态。除了极少部分官员属于“清流”之外,大部分都会屈服于现实,与官场种种不良风气和光同尘,乃至同流合污。还有一部分高傲的知识分子因不屑于和官员打交道,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则流连于江湖之中,即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查看余下7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